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刀口变向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oLE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BPH患者,分为THoLEP组和PKER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术前后血红蛋白减少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复查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术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HoLEP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PKE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IPSS、QOL 、PVR均低于术前,而术后Qmax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穿孔、大出血、水中毒等并发症;THoLEP组术后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少于PKE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oLEP和PKERP治疗BPH临床疗效相当,但THoLEP术中出血少、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PKERP,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改良式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URP组与改良式PKRP组,每组各52例。TURP组行TURP治疗,改良式PKRP组行改良式PK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重量、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对两组患者的勃起自信度、插入能力、勃起维持能力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观察两组的勃起功能障碍、精液量减少、逆行射精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式PKR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均低于TURP组,切除组织重量高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式PKRP组的勃起自信度、插入能力、勃起维持能力均高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式PKRP组的IPSS、QOL评分均低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式PKRP组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精液量减少、逆行射精的情况均低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46、0.025);改良式PKRP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P比较,改良式PKRP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患者IPSS、QOL评分更低,以及对患者出现损伤症状的影响更小,且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C-NDL)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接受C-NDL与TVT-O治疗的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C-NDL组51例,TVT-O组56例,年龄分别为(58.8±9.3)岁(范围:43~81岁)和(56.9±11.4)岁(范围:32~87岁),咳嗽漏尿点压力[M(QR)]分别为70(20)cmH2O(1 cmH2O=0.098 kPa)和80(25)cmH2O。比较两种术式患者围手术期结果、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中文问卷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NDL组和TVT-O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0(10)min和40(30)min(Z=-3.73,P<0.01)。术后两组分别随访32.0(17.4)个月和41.0(23.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客观治愈率分别为48/51和54/56(χ2=0.01,P=0.94),主观治愈率分别为43/51和50/56(χ2=0.03,P=0.86),ICIQ-SF评分分别为2.29±4.02(范围:0~13)和1.71±3.67(范围:0~18),IIQ-7评分分别为1.12±1.85(范围:0~7)和0.70±1.70(范围:0~6),两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术后C-NDL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1.5)分,低于TVT-O组的1.0(1.0)分(Z=3.41,P<0.01)。两组各有排尿困难2例,C-NDL组还发生阴道切口疼痛1例,TVT-O组发生大腿内侧轻度疼痛2例、新发尿急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比7/51,P=0.325)。结论C-NDL与TVT-O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治疗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T4a期口咽癌侵及喉患者,经口机器人手术后4 d出现舌动脉分支破裂出血,通过环甲膜切开结合口咽部纱布填塞后,经皮介入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患者顺利康复,带管出院后回当地医院放化疗。术后随访41个月,患者目前无瘤生存,发音正常,无明显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唇部形态的效果、作用时间、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对11例美容就医者(男6例,女5例,年龄33~50岁,平均42.2岁)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唇部多点浅层口轮匝肌注射,用唇部丰满度评分表对唇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并用3D摄像头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效果、作用维持时间、并发症。结果11例美容就医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唇部丰满度均有提升,平均见效时间14.6 d,平均效果维持时间124.1 d。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1个月上唇红唇高度(Z=-2.940,P<0.05)、上唇到Ricketts美容线距离(Z=-2.137, P<0.05)和鼻唇角度(Z=-2.137, P<0.05)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起到轻度丰唇效果。
简介:摘要肠造口手术技术细节尚无统一标准,外科学教材中的手术原则存在较大异质性。在回顾腹壁结构和腱膜的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作者们的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一种基于腹壁张力和筋膜锁定缝合的肠造口技术。技术操作细节为:(1)临时性造口选择右腹直肌外缘,永久性造口选择左侧腹直肌内促进粘连;(2)皮肤行适合尺寸的圆形开孔(临时性也可一字型),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行钝性分离;(3)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层,钝性扩开肌肉组织,腹横筋膜层水平切开小口后,扩张腹壁隧道至适合尺寸,临时性造口肠袢能恰好无阻力地提出腹壁为适宜,永久性造口稍有阻力为适宜,但均不要预留运针空间以免致死腔形成;(4)永久性造口可考虑在筋膜切线两端单纯或8字锁定缝合,避免慢性筋膜撕裂;(5)肠壁提出后,与皮肤简单固定4~8针;通常临时性回肠造口黏膜可自行翻出,无需外翻缝合;永久性造口可视情况黏膜外翻缝合。理论上讲,该技术可降低术后短期并发症和远期造口疝的发生率。期待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验证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胃造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化州市人民医院行胃造瘘术的100例顺利出院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延续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知信行评分(包括知识评分、信念评分、行为评分)、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评分(包括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护技能评分)、营养状况评分(包括消化道症状评分、体重下降评分、饮食变化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肌肉消耗评分、总体营养状况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包括心理维度评分、生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生存质量总分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知识评分、信念评分、行为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护技能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体重下降评分、饮食变化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肌肉消耗评分、总体营养状况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生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生存质量总分无差异(P>0.05);护理1个月后,试验组的知识评分、信念评分、行为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护技能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生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生存质量总分明显提升,消化道症状评分、体重下降评分、饮食变化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肌肉消耗评分、总体营养状况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胃造瘘术后患者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知信行评分、自我护理管理能力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降低营养状况评分,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造瘘对幼鼠膀胱功能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80只SD雌性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膀胱造瘘组、假手术组(这2组包括术后第1、3、5天组),对照组(包括术后第1、3、5天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膀胱造瘘组行膀胱造瘘,假手术组不放置造瘘管,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造瘘组幼鼠术后第1、3、5天亚组分别行清醒膀胱测压,收集排尿间隔(VI)、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膀胱容量(BC)、最大膀胱压(Pves.max)、膀胱充盈末期压(Pves.thr)、膀胱顺应性(△C)。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幼鼠自由排尿,收集VV、PVR、BC。尿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进行HE染色和炎症评分(HIS)。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干预,观察VI、VV、PVR,BC、Pves.max、Pves.thr变化情况。结果膀胱造瘘术后,随时间延长,VV、VI、BC、△C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VV[(1.408±0.033) mL]、BC [(1.411±0.032) mL]比较,造瘘组术后第1、3天的VV[(0.288±0.059) mL、(0.598±0.154) mL]和BC[(0.292±0.059) mL、(0.601±0.154) mL]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对照组比较,造瘘组术后第5天的VV、PVR、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HE染色显示,造瘘组术后第1、3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天HIS均>4分,造瘘组术后第5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3、5天HIS均<2分。造瘘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天的HIS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幼鼠BC与HIS呈负相关(r=-0.880,P<0.001)。应用山莨菪碱0.2 mg/kg后,造瘘术后第3天幼鼠的VI、VV、BC较用药前显著增加[(643.500±65.889) s,(1.073±0.110) mL,(1.076±0.110) mL比(367.938±77.697) s,(0.612±0.129) mL,(0.617±0.129) mL,均 P<0.05],而PVR、Pves.max、Pves.thr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幼鼠膀胱造瘘术后近期尿动力学的异常变化与损伤性急性膀胱炎症有关,术后第5天随着膀胱急性炎症的消退膀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山莨菪碱在0.2 mg/kg剂量可有效缓解膀胱造瘘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79例因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患者41例(对照组),行程序化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患者38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量(Qmax)均较手术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手术剜除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QO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IPSS和Qmax虽较对照组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疗效确切,能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出血少、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translabial ultrasonography,TLUS)在女性尿道周围良性实性病变(periurethral benign solid lesions,PBS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手术或膀胱镜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PBSL女性患者(共21个病灶),患者接受过临床尿道触诊(urethral examination,UE)和TLUS检查。比较UE与TLUS对病灶的检出率,同时对病灶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21例PBSL患者中16例(76.19%)出现下尿路症状,尿道肉阜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尿道肌瘤主要症状为尿道肿物感和排尿困难。21个病灶中,UE检出率为52.38%(11/21),TLUS检出率为85.71%(1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TLUS检出的18个病灶中,病灶长径为(1.79±1.04)cm,小于3 cm的病灶13个(72.22%)。其中尿道肉阜最常见,共13例,超声主要表现为尿道中远段的高回声,血流多呈树枝样分布;尿道肌瘤等其他实性病灶5例,尿道肌瘤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低回声,周边短条状血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TLUS诊断准确率为88.89%(16/18)。结论TLUS能明显提高PBSL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前列腺尿道悬吊术(PUL)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前列腺增生细胞系(BPH-1)分别培养于植入物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浸提液作为实验组,细胞培养于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培养1、3、5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评估植入物细胞毒性;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植入物对细胞骨架的影响。BPH-1细胞与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共培养5 d,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前列腺细胞在植入物上的黏附状态。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210~250 g),购自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鼠背部肌肉分别植入第一锚钉、第二锚钉及缝线,对照组行假手术仅分离肌肉,观察、监测12周大鼠临床反应及体重变化,评估植入物全身毒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第一锚钉组第1、3、5天时BPH-1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94.49%、95.91%、97.55%;第二锚钉组分别为94.76%、95.16%、98.37%;缝线组分别为95.24%、96.99%、98.74%。SEM结果显示,BPH-1细胞在第一锚钉及第二锚钉上正常黏附、生长;鬼笔环肽染色显示,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细胞骨架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20.85±3.06)%、(21.06±2.54)%、(21.27±2.63)%与对照组[(21.40±2.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P>0.05),植入物对细胞骨架分布无影响。全身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反应,对照组,第一锚钉组、第二锚钉组及缝线组术后12周体重分别为(574.2±31.1)、(567.8±41.6)、(569.2±34.0)、(571.0±31.6) 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14,P>0.05),植入物无大鼠全身毒性作用。结论新型PUL植入物是一种无毒性,与前列腺细胞相容性好的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优化麻醉策略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远端型尿道下裂拟行Duckett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岁,体重10~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0):骶管阻滞联合全麻组(CG组)、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DPG组)。全麻方法: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七氟烷麻醉维持的方法。各组进行相应区域阻滞,用药情况:CG组0.25%罗哌卡因1 ml/kg、PG组0.25%罗哌卡因0.25 ml/kg、DPG组0.25%罗哌卡因0.15 ml/kg。记录罗哌卡因用量、术中镇痛不全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和下肢运动阻滞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时父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G组比较,PG组和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延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运动阻滞发生率降低,父母满意度评分升高,DP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PG组比较,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3组术中镇痛不全发生率(DPG组3%)、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优于骶管阻滞联合全麻和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