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教授原田久先生是一位热衷于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东方精神的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他的艺术风格越来越鲜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多次来中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与中国同行进行艺术交流,作品受到画界和观众的好评。

  • 标签: 艺术创造 东方精神 天地 大学教授 艺术风格 个人画展
  • 简介:散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點畫更顯豐厚、結字更顯扁平,'戈''撇'等筆畫形態更具特殊性。

  • 标签: 蘇軾 散卓筆制 書風
  • 简介:我国古代的画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高度发挥了笔墨的性能,创造了丰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甚至成为了评定画家人品高下、学问深浅的一个条件,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1)在中国绘画中乃至画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的绘画理论也从没有间断过对笔墨问题的探讨,不但如此,而且这种探讨成倍增长,绵延至今,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那么,如此多的研究探索究竟其内涵意蕴如何,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笔墨作为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手段,随着中国画自身的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有着不同

  • 标签: 笔墨意蕴 中国古代 中国画 《画学心法问答》 张彦远 山水画
  • 简介:源于民族文化上的差异,中西古典绘画艺术在表现美的意图及其形、神关系上显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色.本文站在比较的视阈,从中西古典文化艺术对美的不同认识,对中西古典绘画艺术表现美的意图差异作了较为深层的分析.

  • 标签: 中西古典艺术 艺术美 模式 比较
  • 简介:文章前半部分,以李铁夫照片、作品及相关史料为线索,通过查证,挖掘了李铁夫热衷于影视及粤剧表演,于1925年参与创立纽约“民智白话剧社”并登台出演角色的史实。文章后半部分,就近来发表的三篇关于涉及李铁夫生平重建文章进行了评述,就其中的某些信息点提出质疑,表达了个人观点。同时,提出了李铁夫研究的相关线索、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当下的互联网及信息相对开放的条件下,李铁夫生平重建的可能性。

  • 标签: 李铁夫 民智白话剧社 谈月色 人口普查 生平重建
  • 简介:谦尺牍三册三十九通,多致安徽绩溪胡培系论学书,行楷秀逸飞动,内容十分珍贵。赵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浙江绍兴人,清代书画篆刻大家。读书过目成诵,天才横逸。但一生遭际坎坷。三十一岁才中举,三次至北京会试不第。在科举时代,未中进士,仕途是难于上达的。谦为人又不谐于世,致至死亦遭人排斥,今印《清史稿》,俗吏或列名,而无谦传。

  • 标签: 《论学丛札》 赵之谦 《清史稿》 浙江绍兴 篆刻 书画
  • 简介:文成公主作为汉族文化的重要使者远嫁西藏,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各种技术以及许多能工巧匿,这些工匠与藏族艺术家在长期相互借鉴与吸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艺术瑰宝。斯坦因第32号收集品绢画《药师净土变》正是这种共同合作的结晶。本文通过对该幅绢画"药师佛"以及身边"日光菩萨"的艺术语言分析,探析汉藏艺术相融呈像的情况。

  • 标签: 敦煌 汉地 吐蕃 日光菩萨
  • 简介:《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载,建康近郊的宋文帝长宁陵神道石刻,是其子孝武帝“于襄阳致”。本文以此文献展开讨论,通过对建康、襄阳、洛阳等地陵墓石刻种类和造型的比较,指出在东汉至魏晋时期,襄阳及南阳地区的陵墓石刻应与洛阳有内在联系;西晋末期永嘉南迁之后,寄居襄阳的北方大族在丧葬制度方面可能保留了洛阳传统。至5世纪中期,宋孝武帝扩建长宁陵时吸纳了源于魏晋洛阳的碑、柱、兽三种石刻,并将其纳入制度范畴,提升为帝王陵墓的标配组合,成为孝武朝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南朝陵墓石刻 长宁陵 宋孝武帝 传播路线
  • 简介:"东家之子美也,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青."在我心里,白描正如东家之子的美,它简约、提炼,富于内涵,是独具魅力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白描课作为中国画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沿袭了西洋画学院式教学方式,结合了中国画的传统入门手段,大致分成了临摹和写生两个阶段的课程.通过临摹的方式,初步接触中国画,向古人学习白描,学习传统工具及其使用技巧;接受传统中国画审美意识的熏陶,仔细品味其中的妙处.

  • 标签: 中国画 课程教学 白描 工笔画 笔谈 艺术表现形式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山水诗一样,产生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在葛路先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的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说法,而作者对这三种说法统统持否定态度。当然,对于任何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

  • 标签: 山水画 理论发展 山水诗 中国绘画 地主庄园 士族文人
  • 简介: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实人物写生的意味,这类画像共通的最大特点,是人像的正面性及对面相特征的写实性追求,这成为了解个人形貌、个性、气质、思想乃至生平、境遇的形象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对肖像画的这些称谓曾有一些极为生动和民间化的语言,如肖像画叫“传神”,画肖像叫“传个神子”或“留个影儿”,全身像叫“大影”、面对尸体写生叫“揭自传个神子”。这一连串的语言和“神”都形影相随,由此可见,肖像画不但要求“灯下取影”、“亳厘不失”的形肖,更要求“以远取神”、“神完意足”的神似,东晋顾恺之所创立的“以形写神”论成为奠定肖像画的理论基础和为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基础上,绘画实践过程中亦产生了诸如天庭、五官、须发等独特的肖像画法和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肖像画独特的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

  • 标签: 肖像画 中国传统绘画 “传神” 中观 《金瓶梅》 以形写神
  • 简介:中国传统精神品位在画中.又常在画外:在可见处更在诗画相生的生活里。油画.始于西来.又始终在东方文化中讨生活,既充满生机,又常临误识。一边长于写生写实之道.一边又易于止步模拟;一边以实验性变革和创新自命.一边又常囿于媒体仿像病.总在诸般纠结中寻路。

  • 标签: 油画风景 中国传统 征稿启事 诗画 作品展 精神品位
  • 简介:近百年印学研究经历了复苏、缓慢发展、新的辉煌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由黄宾虹率先敲响印学复苏的钟声,王献唐、吴隐、沙孟海等加强了印学复苏的信号;第二阶段,古玺印研究成果相对突出,罗福颐、马衡等对印学研究有较大的贡献;第三阶段,印学研究热潮空前高涨,在印学史、印论、技法理论、篆刻美学、篆刻教育研究等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近百年来的印学研究,可谓螺旋式上升、辩证地发展。

  • 标签: 百年 印学 复苏 缓慢发展 新的辉煌
  • 简介:从传统艺术的产生发展到今天数字艺术的普泛,是一个对艺术从被膜拜到自我展示的过程,其中关键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革命。这种基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艺术,梦幻般地将真实与虚假、现实与虚拟、内容与形式同质化,由此造成现实的艺术实践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它不但创造着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美学风格,而且导致了新的文化变革。我们应该把技术看着是世界对我们展现的方式。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中,技术也影响着人类对世界和对自我的认识。

  • 标签: 数字艺术 数字技术 展示价值
  • 简介:2012年10月20日,由上海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高原魂——吴长江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吴长江历年来创作的版画、素描、水彩作品115幅,既是对吴长江艺术创作的历时性梳理,也是他近年来赴高原写生创作的一次较为全面的集中展示,体现出深厚磅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面向永恒的视觉人文理想。

  • 标签: 作品展 学术研讨会 长江 高原 上海美术馆 综述
  • 简介:艺术创作的意境有三个境层:一是直观感相的模写的始境,是以情性;二是活跃生命的传达的又境,是以气胜;三是最高灵境的启示的终境,是以格胜(宗白华《美学散步》)。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其第一境层的主体即画家在与作为客体的物象的互动中,作为深入观察的手段,写生既是重要也是必须的。现以笔者根据长期艺术实践的深刻体验简述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写生 自得 静观 万物 《美学散步》 艺术创作
  • 简介:欣闻《曹辛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6月出版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一段与其共事的经历。曹辛是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九叶派"诗人团体的重要成员之一。曹辛生前供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期,文化部系统及下属各单位的职工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期间,我曾与他有过一段短时间的"共事"。

  • 标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封面 手绘 近代文学史 文化大革命
  • 简介:陈日红在《对〈陈佛年表〉中留日学习图案经历的相关考证》一文指出,陈佛先生是中国近代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

  • 标签: 陈之佛 考证 经历 图案 学习 年表
  • 简介:吴昌硕的《石鼓》书法向来是研究的热门,而吴昌硕的“破体”书法却是研究的盲点。什么是吴昌硕的“破体”书法?试看他在六十五岁创作的对联“荒山野水破茅屋,商檗夏鼎周尊彝”(见图1)。把这副对联按书体分类应属那一种书体?结果,五种书体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把它确定下来,因为这作品中楷、行、草、篆都有,它就是被书法史上称之为“破体”的书法!

  • 标签: 书法史 吴昌硕 破体 书体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