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诗歌,因其使用的媒介——词语,有时被称为语言艺术,甚言之,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哲学家谢林认为语言属于时间范畴,倾向于抽象,所以诗歌是时间艺术,绘画、雕塑则是空间艺术,倾向于具象.根据上述观念,诗歌被理所当然地归结为艺术,在某种语境中甚至被当作艺术的分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布罗茨基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种观念不仅有损于诗歌的荣耀,而且导致狭隘地理解诗歌,在一次访谈中他断言“诗歌根本就不是艺术,诗歌是语言诸多功能的镜子.”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籍波兰诗人米沃什也持类似看法,他在《诗歌,艺术?》一诗中大致认为把诗歌称为艺术导致理性精神的苍白和价值的悬置.我想他大概是从技巧、形式语言的角度看待艺术的.此类观点固然不失偏颇,主导思想却无可非议.
简介:“意”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围之一。“意”的理论源远流长,它最先并非出现于画学著作中,而是出现在哲学领域里,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曾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以表意为目的。《庄子》篇中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就是说前者是工具,后来是目的,不能拘泥和执着于工具的“言”,而忘却了“得意”的目的。“意”作为美学范畴一经提出,势必会影响到绘画领域,在中国古代画学中,对“意”的研究历代论者众多,各家各派之论虽皆大同存小异,释解仍有不一,这就导致后人对“意”的含义的认识或宽泛或朦胧不清。在中国美术史上比较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意”的是魏晋南北朝时的画论家谢赫和姚最。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刘顼的画“用意连绵”,姚昙度“天挺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