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规范化介入护理在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规范化介入护理,对比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予以规范化介入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对其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术患者开展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接受经鼻蝶入路术的垂体瘤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8例,均于2023.02-2024.02参与研究,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认知行为结合预防性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各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的各评分均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接受经鼻蝶入路术的垂体瘤患者开展认知行为+预防性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对照组选择经皮椎板间入路,实验组选择经皮椎间孔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经皮椎板间入路还是经皮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发挥理想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相当,均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切除术配合手术护理对垂体瘤患者嗅觉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患者取样72例,均于2020年02月至2022年02月在我院接受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切除术,顺序编码法分为试验组(36例,优质手术护理)和参照组(36例,常规护理),观察嗅觉变化,对比 SF-36评分和并发症率。结果:术后5个月,试验组嗅觉阈值(1.98±0.21)分,比参照组(2.17±0.22)分低,SF-36评分比参照组高,并发症率2.78%(1/36),比参照组16.67%(6/36)低,P<0.05。结论:垂体瘤经鼻中隔黏膜下入路切除术中辅以优质手术护理方案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嗅觉障碍,促进嗅觉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通过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接收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过程中,有效通过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安全、高效的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对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有关键作用,同时整体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流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简化和优化,患者的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所以这种方法有运用的必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6位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分为A组(33位:胆囊前三角入路)与B组(33位:胆囊后三角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72h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3.03%)均低于A组,此外,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可获得不同的临床疗效,胆囊后三角入路相较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减轻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益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患者选择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72例,选择期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并且分成后三角组与三角组,后三角组使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三角组用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后三角组和三角组手术指标比较,后三角组手术时间是35.79±4.18(min)、住院时间是5.25±0.75(d),三角组分别是54.96±6.63(min)、8.26±1.03(d),(t=4.238,p=0.028),结果有差异。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使用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对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 月在我院进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性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对比对患者情绪以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率为0.1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0.50%,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进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能够通过纠正患者认知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风险并且解决,降低术后恢复期间的风险,从而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的罹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内收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对其施以随机分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展示,均为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基于此基础予以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就此对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风险事件及护理管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护患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还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积极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经上关节突内镜下髓核搞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独活寄生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1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采取经上关节突内镜下髓核搞除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症状评分较低,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上关节突内镜下髓核搞除术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鼻内镜下经鼻、经口两种入路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2例患儿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筛选而出,随机将62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经鼻入路切除腺体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口入路切除腺体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状况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80.65%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鼻、经口两种入路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均可有效切除病灶,但是经口入路切除腺样体效果明显优于经鼻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采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的治疗安全性。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患者共20例作为样本,针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中,术后半年的下肢痛VAS评分及腰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采用骨凿技术减压术在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治疗中分别展开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BED)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信息采集时间段区间在2022-12月至2023.12月期间,以在我院展开手术治疗的LDH患者58例作为研究主体,分组依据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以相同份数比(1:1,29例)分配至2组当中,分别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展开PETD治疗)、研究组(展开UBED治疗);比较2组患者背痛、腿痛程度、腰椎改善效果、腰椎影像学参数。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各时间段背痛、腿痛程度相比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腰椎功能分值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腰椎曲度指数、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较PETD治疗方案而言,UBED治疗LDH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便于缓解背痛、腿痛疼痛程度,加速改善腰椎功能,有效调节腰椎影像学参数,优势显著,可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