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IPF预后的相关性,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标准。方法将本院2005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病例资料完整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亚急性组(41例)、慢性组(49例),并选择本院同期间收治的无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红细胞分布宽度分为正常组43例和偏高组47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从对照组至急性组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逐渐升高,各组间均有差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正常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偏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偏高,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判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医学研究实验,对下呼吸道部位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展开研究,重点对其具有的耐药特征以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了解。方法:从本院在 2016年 2月到 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中选出 1008例,都对其痰液样本进行采集,对样本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份样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患者存有耐药情况加以检测。结果:通过科学方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工作获取 468份病原菌,确定检出率数值为 46.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 27.14%,革兰阴性菌占比为 65.6%,真菌占比为 7.26%。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存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存在革兰阴性菌感染问题的数量最多,其最为主要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这种病菌的实际耐药率极高,在应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时,其呈现出的耐药率有差异性,因此需要在用药前做好药敏实验。
简介: [摘要 ] 目的 基于我院健康體检中心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既往史,来探讨中医体质与慢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一般人群样本 10 381例,填写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并记录既往史,以 10种慢性病种分组,采用 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亚组构成比的差异。 结果 我院体检的慢性病患者以平和质为多。偏颇体质中,高血压病患者主要是气虚质( 10.3%)、阳虚质( 8.7%)、湿热质( 8.5%)、痰湿质( 8.2%) ;糖尿病患者是阳虚质( 9.4%)、痰湿质及湿热质( 9.1%)、气虚质( 8.5%) ;高脂血症患者是痰湿质( 12.7%)、气虚质( 10.1%)、湿热质( 10.0%)、阳虚质( 9.4%) ;脂肪肝患者是湿热质( 13.5%)、阳虚质( 13.1%)、痰湿质( 12.1%) ;肿瘤患者是气虚质及阳虚质( 13.8%)、湿热质( 10.1%)、气郁质及阴虚质( 7.3%) ;冠心病患者是气虚质( 14.8%)、痰湿质( 10.2%)、阳虚质( 7.8%)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阳虚质( 21.0%)、湿热质( 11.9%)、痰湿质( 9.5%) ;肥胖症患者是痰湿质( 18.4%)、气虚质( 12.2%)、湿热质( 11.6%) ;骨质疏松患者是阳虚质( 23.4%)、气虚质( 16.4%)、痰湿质( 8.8%) ;支气管哮喘是阳虚质( 20.5%)、气虚质( 12.2%)、痰湿质( 10.9%)。不同慢性病中医体质构成比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不同慢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偏颇体质与慢病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量表 ;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和徐州儿童医院住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16例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54株细菌,阳性率15.2%,革兰阳性菌占80.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多数(60.4%),其次是肠球菌(9.1%),金黄色葡萄球菌(5.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10.5%)。药敏结果除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CNS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方法抽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中的36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并对这361份血标本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本次血培养研究中,革兰阴性杆菌215份,占59.6%,革兰阳性球菌146份,占40.4%,经过本次对361份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耐药性研究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革兰阳性球菌中的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结论在对患者血液疾病抗生素药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充分根据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基本情况,了解该病原体对哪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度高,也就说明对该种抗生素药物耐药性较低,选取该抗生素药物,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2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此段时间内,选取健康体检者 25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对比两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随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大而上升。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检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中疗效确切。
简介: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及肝门部神经丛分布的特点。方法观察6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理切片,总结归纳肿瘤神经浸润的方式和规律;分析5例尸检标本正常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神经丛分布特点。结果62例患者发生肿瘤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淋巴结浸润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关(u=0.878,P〉0.05)。高、中、低分化组肿瘤神经浸润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614,P〉0.05)。肿瘤浸润神经有5种方式,肝十二指肠韧带与一、二级肝管所在的Glisson鞘内分布的神经丛主要有3丛。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发生率高,行根治性切除时应紧贴血管外膜仔细剥除其周围神经纤维组织。
简介: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其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2-乙酰氨基芴(2-AAF)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经门静脉注射进行同种异体骨髓MSCs移植后不同时间,通过4,6-二醚基-2-苯基吲哚盐酸化合物(DAPI)标记、免疫组化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检测等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分布,并通过肝组织病理改变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观察MSC移植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2-AAF可导致大鼠肝组织弥漫性损伤,移植后1w和3w肝组织病变减轻。移植后1W受体鼠肝、肺及脾脏中均可见DAPI阳性细胞,移植后3w仅在肝损伤大鼠肝内发现DAPI阳性细胞组成的细胞簇,形态与肝实质细胞相近;SRY蛋白检测结果与之一致。干细胞移植后1W,移植组大鼠血清A岍较移植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血清AST较移植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清ALB较移植前增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干细胞移植后3w,ALT、AST以及ALB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2-AAF可造成大鼠肝组织弥漫性损伤,肝损伤环境有助于经门静脉移植的骨髓MSCs的定植,MSCs移植对大鼠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验结果及分布特征。方法:开展时间为2019.1-2020.1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4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液标本检验,评估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在送检的4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得到病原菌193份,检出率为48.25%。其中为革兰阴性菌为115株(59.59%),葛兰阳性菌为58株(30.05%),真菌为20株(10.36%)。在革兰阴性菌115株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16.58%(32株),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2.44%(24株)为占比较高的病原菌;在葛兰阳性菌58株中,肺炎链球菌占比12.44%(24株),所占比例较高;真菌20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比5.18%(10株),占比较高。结论: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占比例较高的细菌感染为革兰阴性菌,并且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菌主要致病菌,在临床给予治疗时,应该先依据致病病菌检验结果来选择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液病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儿童血液病患者5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对其500份血标本采用BDBACTTMFX及配套树脂瓶进行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对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菌种鉴定。结果病原菌分布经血培养后,本组500份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26.67%;33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73.33%。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一代头孢、舒巴坦/氨苄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性较高;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等耐药性较高。未发现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结论儿童血液病患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其是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菌,具有相对较高的耐药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研究选取了我院在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 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通过珠海迪尔生产的鉴定及药敏复合板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测试。结果此次共送检痰液样本 450份,其中合格痰液样本 402份,检出病原菌 322株,病原菌类型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最广,占比 82.61%( 266株),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占比分布最广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比 42.86%( 114/266);革兰阳性球菌分布排序第二,占比 10.25%( 33株),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分布最广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 54.54%( 18株);病原菌耐药检测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中多中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性。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达到了 78.07%;在革兰阴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较高,为 77.78%,其次为红霉素,耐药性为 66.67%。结论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铜绿假单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且细菌的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加强耐药监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治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上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期间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并提取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400株进行培养和鉴定,鉴定后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做相关耐药性试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本组400例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位为手术切口处者占比57.25%、感染部位为尿道者占比13.7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者占比12.75%、感染部位为血液者占比9.00%、感染部位为耳道者占比7.25%。4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7.2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3.75%、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76.5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25%,无1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表现出耐药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情况较多,手术切口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最常见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表现出耐药性,临床可优选这两种抗菌药物来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性心力衰竭病例分析,研究分析临床心力衰竭患者分期及症状与红细胞分布宽度、脑钠肽前体等之间的关系。目的 收集我院2021年5月1日-2023年5月1日诊断为心力衰竭的252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心功能I级组、II级组和III级组RDW-CV比例分别低于心功能IV级组, RDW-CV组间进行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析RDW-CV与相关指标,结果表明ALB、LVEF与RDW-CV等相关指标成负相关(P<0.05);NT-proBNP、DBIL、UA指标与RDW-CV成正相关(P<0.05)。结论 RDW-CV数值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有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可以作为危险评估分层的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评价;RDW-CV与NT-proBNP、LVEF等可以起到协同诊断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开发,我国分娩数量明显增加,助产士劳动强度也随之加大。坐式分娩转变传统的分娩姿势,促使产程更轻松,有助于产妇节省力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助产士劳动强度及职业病发生率。下文对坐式分娩临床应用、局限性相关内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分娩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术式与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 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术式治疗,对两组患者随访 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88% ,显著优于对照组 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宫腔镜下切除式治疗宫颈息肉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