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人口不足300万、GDP不到350亿元的地级市,却拥有一个粉丝接近60万、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微信公众,这是一个值得业界关注和思考的媒体现象。位于秦巴山特困片区的陇南市,聚集着甘肃省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但就在这样一个欠发达的西部贫困市,其市委市政府官方微媒体'陇南发布'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等综合排名在全国城市党报新媒体和政务新媒体中名列前茅。

  • 标签: 地市党报 全媒体 微信公众号
  • 简介: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土地改革一直被列入菲律宾的政治议程。但是,该国土地结构变革的进展却极其缓慢。几乎历届总统都强调实施一项新的土改法令,这就使得土改变得越来越复杂化。讨论农村动乱的原因、土改立法,执行土改的局限性,以及法令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文献可谓卷帙浩繁。不过,大部分的论文还停留在对全国,或至多是对地区的整体研究。从这个角度说,它们在获得资源分配问题上反映的是行政的研究方法,而不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也反映出一种自上面下了的解社会变革的推理方法。这就排除了

  • 标签: 政治议程 马科斯 土地银行 家庭收入 土地所有权 资源分配问题
  • 简介:背景1.本案第三被告人根据区域法院规则第18命令第19规则,要求本席剔除原告人在其申索陈述书和答复书中所有针对第三被告人的部份,原因是就原告人针对第三被告人的申索而言,该申索陈述书并无披露合理的诉讼因由,属琐屑无聊或无理缠扰;或滥用区域法院的法律程序。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2008年 判决理由 法院 被告人 法律程序
  • 简介:北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拥堵状况也令人生畏。面对如此严峻的拥堵状况,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该规定的核心是摇政策,然而摇政策备受争议。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的前提条件,但是市场失灵并不必然导致政府管制,因此必须证明摇政策的正当性。本文通过对摇政策与可替代的征收交通拥堵费、限行政策、道路建设、牌照拍卖政策之间的比较推演出摇政策的正当性。同时摇政策也存在着一系列价值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望通过分析给出合理建议。

  • 标签: 摇号 治堵 市场失灵 政府管制 正当性
  • 简介:一、概述甲,身份数据载于本案,为本人身保护令案的申请人,现正在澳门监狱服刑。根据初级法院于2002年11月8日在第PCC-008—02—1合议庭普通刑事案中作出的裁判,案中其中一名被告甲,因触犯一项刑法典第211条第1款和第4款a项规定及处罚的诈骗罪和一项刑法典第245条和第244条规定及处罚的伪造具特别价值之文件罪,

  • 标签: 澳门特别行政区 人身保护令 裁判 法院 终审 刑法典
  • 简介:在我国,股东提起强制解散之诉,需满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之要件,但实务中对该要件应如何解释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林案采取"行为主义"的方法,将"经营管理困难"解释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性或者治理性障碍,从而认可法院有权解散处于"盈利状态"的"好公司"——进而引发"好公司"为什么要判决解散的问题。实际上,中国法院的此种裁判逻辑与美国法院的做法接近。司法解散制度旨在终结存在"人合性障碍"的股东关系,司法解散不是目的,而是股东寻求退出公司的手段。成文法赋予少数股东强制解散公司的权力,实质在于赋予其退出公司的谈判筹码。案例实践也表明,无论法院如何判决(公司解散或不解散),仍有存续价值的公司,都会通过买断等变通方式,继续存在。法院是否判决公司解散,与该公司是否居于盈利状态(是否属于"好公司")没有关系,而与股东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人合性障碍"有关。法院是否判决解散公司,不应以公司的盈利状况好坏为主要裁判标准,而应以股东之间的"人合性障碍"为考量基准。破产法与公司法中的有关"强制解散制度"最终形成一种互补的体系,分别重点解决"资合性欠缺"和"人合性欠缺"、"公共违法"的公司之解散。如果理解了司法强制解散制度的本质,则不必过分担心其对社会公众利益会产生实质性损害,而应当修改立法,使司法强制解散制度更加宽容,增加替代性救济方式,节省股东的退出成本。或者,更准确地说,"司法强制解散"可以被"司法强制退出"制度所取代——直接规定,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公司,少数股东可主张由公司或多数股东收购其股权,从而以公平价格退出"令其失望"的"好公司"。

  • 标签: 公司 股东 经营管理困难 解散 买断
  • 简介:盗窃罪与诈骗罪处于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属于不同的不法类型。从诈骗罪自我损害型犯罪的特质出发,个案中区分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关键因素是,是否存在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行为。对此,要结合财产减损的直接性、处分意识的必要性以及财产处分的自愿性这三个要件进行判断。当被害人有意识且自愿地通过自己的作为、容忍或不作为直接造成了自身财产的减损时,就应当认定其进行了财产处分,行为人构成诈骗罪。反之,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这一判断标准不仅应当适用在涉及有体财物的场合,也应当被贯彻于涉及无体财产性利益的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第27指导案例从结论而言是正确的,但在论证上仍有瑕疵。

  • 标签: 盗窃 诈骗 处分行为 处分意识
  • 简介:居间合同可以分为典型居间和独家委托合同。于前者,居间人享有报酬请求权;于后者,居间人则享有违约请求权。本案“禁止跳单条款”并非独家委托之约定,指导案例1判决表面上涉及的是违约请求权,其实质为报酬请求权纠纷。委托人“跳单”是否为居间人所“促成”,其认定标准不宜采条件拟制成就说,应采相当因果关系说。指导案例1不提原判适用的《合同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实际上采纳的是相当因果关系说。

  • 标签: 跳单 违约 报酬请求权 认定标准
  • 简介:【摘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活跃的企业重组,对减少我国企业的运营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压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在企业重组业务进程中,税收成本特别是所得税成本往往成为一大阻碍因素。笔者针对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进行分析,试图明晰该通知对企业重组的影响。【关键词】企业重组企业所得税引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外需锐减,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成为我国受其波及的重要原因。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一个意味着机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集团内部大都出现了不良资产。通过企业重组节约大型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中的税收 企业重组 成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