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隐形矫治排牙软件中数字化牙模与口内侧面像及头颅侧位片中平面角度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使用不同隐形矫治系统(A:隐适美隐形矫治器;B:时代天使隐形矫治器)矫治患者各40例。测量隐形排牙软件中牙模初始位置侧面照片、口内侧面像和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中上颌解剖平面的角度,以平面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表示。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三种资料中平面角度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及B两种隐形矫治系统中平面角度的差异。结果数字化牙模的侧面平面角度为1.8°±2.7°,小于口内侧面像中的平面角度3.1°±2.5°(P=0.003)及头颅侧位片中的平面角度11.0°±3.8°(P<0.001)。A组和B组数字化牙模的平面角度(分别为2.7°±2.2°、1.0°±2.8°)有统计学差异(P=0.003)。结论隐形排牙软件中初始数字化牙模的侧面平面接近与地面平行,与口内侧面像中比较一致,而与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的真实平面角度差异较大,提示在软件排牙前有必要校正平面角度,以防影响正畸矫治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栈式自动盆底超声(FSPFU)软件获取并测量盆底最小肛提肌裂孔(LH)平面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19例产后6个月内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膀胱膨出0~Ⅰ度17例、Ⅱ度68例、Ⅲ度34例。经会阴采集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为初始切面的三维容积图并储存在机器中。由4名医生手动调节三维容积数据图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其中2名低年资医生为D1组、2名高年资医生为D2组),另由1名低年资医生用FSPFU软件一键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D3组),测量参数包括:最小LH的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左侧肛提肌尿道间隙和右侧肛提肌尿道间隙。记录每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所用的时间及测量的结果,并离线计算三组间最小LH轮廓的重合率。另由2名高年资医生A、B对所获取的LH图像进行独立线下评分。结果在不同膀胱膨出程度下,D3组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的时间明显短于D1组和D2组,D2组明显短于D1组(平均时间:D1为82.97 s,D2为62.51 s,D3为2.71 s,均P<0.05)。三组测量的最小LH平面面积的组间一致性、相关性较好(均ICC>0.85,rs>0.70,P<0.001)。三组描绘的最小LH轮廓高度重合(重合率均>92%),且三组的LH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SPFU软件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获取并测量最小LH平面,帮助超声医师提高盆底超声检查的效率,可成为临床上辅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工具,推动盆底超声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在子宫肌瘤经皮微波消融(PMW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后PMWA的24例子宫肌瘤患者。记录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救援镇痛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30 min、1 h、2 h、4 h、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并行量化评估,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100%,且术中、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术中5例(20.83%)患者出现轻度疼痛,无需干预;4例(16.67%)患者出现中度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分、4分、5分、6分,予以救援镇痛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一次消融,无消融失败及二次消融者。术后部分患者有轻度疼痛,无需干预,且均于6 h内自然缓解。所有患者消融当天返回家中且对TAP联合宫颈旁阻滞镇痛效果满意度100%。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应用于子宫肌瘤PMWA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40例妊娠18~40周的孕妇采用胎儿心脏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进行胎儿心脏检测。结果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例,超声探查成功率为94.28%,诊断准确率为99.76%,阳性预测值为99.88%,阴性预测值为99.88%,漏诊率为1.2‰。结论采用四腔心切面头侧偏转法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简单、快速、敏感,探查成功率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手术中应用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的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07月收治的胸腔镜肺手术患者60例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全身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20ml,观察两组手术中血压、心率、术毕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记录术毕拔管后至8h镇痛药物补救使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毕拔管后即刻患者血压、心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和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和总量也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镜肺手术中采取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患者拔管后疼痛及循环波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MPR)在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58例患者,作为对象,受检部位,均接受螺旋扫描,根据轴位图像,予以诊断,随后,经由MPR处理,依据MPR图像,再诊断。结果71例颅脑外伤患者,初始横断位图像,9例骨折(12.6%),MPR处理显示,2例为多发性骨折,其余62例患者,遗漏骨折4例。89例颈部扫描患者,B超诊断,均为甲状腺占位,经MPR处理,明确肿大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及大小,可见成串肿大的淋巴结,准确分析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状况。96例胸部扫描患者,轴位图像,肺内肿块5例,经MPR处理,诊断为叶间胸膜病变。102例腹部扫描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病例17例,经MPR处理,发现3例胆总管可见占位性肿块,11例结石,轴位扫描肾脏,1例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图像具有各向同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CT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TESSYS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20~67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n=25):局部浸润组(C组)和TLIP阻滞组(T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即刻(T0)、手术开始30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开始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前即刻(T0)、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的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清胰岛素(Ins)等应激激素的浓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T组手术开始30 min时的HR[(93.32±6.32)次/分]、MAP[(110.12±7.22)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C组在手术开始30 min时的HR[(100.80±8.55)次/分]加快、MAP[(116.56±7.44) mmHg]升高(t=3.519、3.10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组[(2.80±0.76)分]比较,C组手术开始30 min时VAS评分[(4.28±0.79)分]升高(t=7.15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组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的IL-6[(49.16±3.24)、(42.0±3.71)、(37.36±3.35) pg/ml]、IL-10[(39.00±3.58)、(33.44±3.15)、(31.44±2.40) pg/ml]、TNF-α[(18.68±1.60)、(15.52±1.08)、(13.56±1.04) pg/ml]、ACTH[(16.48±1.12)、(11.28±1.24)、(9.68±1.11) pg/ml]、Cor[(179.56±5.09)、(166.84±4.69)、(160.68±5.17) pg/ml]、Ins[(15.52±1.48)、(13.60±0.82)、(10.68±0.99) pg/ml]比较,C组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的IL-6[(54.84±3.14)、(44.44±2.92)、(39.32±2.89) pg/ml]升高(t=6.294、2.586、2.216,P<0.01、0.05、0.05)、IL-10[(42.44±5.14)、(36.04±2.65)、(32.88±2.15) pg/ml]升高(t=2.745、3.156、2.236,P<0.01、0.05、0.05)、TNF-α[(25.72±1.95)、(18.56±1.47)、(14.72±1.21) pg/ml]升高(t=13.965、8.305、3.632,P<0.01)、ACTH[(23.44±1.36)、(12.24±1.27)、(9.68±1.11) pg/ml]升高(t=19.765、2.704、2.165,P<0.01、0.01、0.05)、Cor[(198.08±7.43)、(169.80±5.35)、(160.68±5.17) pg/ml]升高(t=10.284、2.080、2.049,P<0.01、0.05、0.05)、Ins[(16.80±1.08)、(14.16±0.94)、(11.24±0.88) pg/ml]升高(t=3.500、2.244、2.117,P<0.01、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LIP阻滞可有效减轻TESSYS手术患者术中疼痛,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喉罩通气(LMA)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20):Ⅰ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Ⅱ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控制呼吸,Ⅲ组采用肋缘下TAP阻滞联合LMA全麻、并保留自主呼吸。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呼吸参数、应激反应和全麻药用量,记录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中的气道峰压更低,全麻药和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更少,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Ⅲ组的气道峰压、潮气量、拔气管导管/喉罩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低于Ⅱ组(P<0.05)。围术期应激反应(血糖和乳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3例患者术中因肌松效果不满意(2例)或自主呼吸通气不足(1例)改为控制呼吸,麻醉方案成功17例。结论TAP阻滞联合LMA全麻控制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可作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能有效控制手术应激和加快术后恢复,并有肺功能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结果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组,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低于健康组,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健康组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SU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93.33%、91.67%,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SUI产妇的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改变,在SUI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其中分为A组(左室功能正常)30例和B组(左室肥厚)2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侧壁、下壁、前壁及后壁的应变率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a)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SR)。观察以上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左心房射血力(LA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A、B两组SRe和SRa均逐渐减小(P<0.01)。而ASR逐渐增大(P<0.01)。高血压组SRe与LAEF呈较好的负相关(r=-0.659,p<0.05),ASR与LAEF呈显著负相关(r=-0.712,p<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经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查、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记录其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给予相应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完成率为100.00%,接受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高达97.73%,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出率仅为79.55%(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显著提高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颅底骨折及颅面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颅底骨折及颅面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前颅窝骨折46例,其中额骨骨折,38例,额骨骨折伴随额窦壁骨折25例,筛板骨折22例,全部伴有筛窦积液,蝶骨小翼骨折24例。中颅窝骨折43例,其中蝶骨体骨折35例,蝶骨大翼骨折24例。后颅凹骨折26例,其中颞骨鳞部骨折18例,颞骨乳突骨折19例,颞骨鼓部骨折13例,颞骨岩部骨折17例,枕骨骨折14例。鼻骨骨折28例,其中伴鼻中隔骨折17例,伴上颌骨额突骨折9例。颧弓骨折23例,伴眼眶外侧壁骨折22例,双侧颧弓骨折14例。下颌骨骨折21例,下颌骨体骨折15例,下颌支骨折1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9例,下颌骨冠突骨折11例。其中视神经管29例,眶上裂12例,圆孔11例,卵圆孔9例,翼管12例,颞骨岩部颈内动脉管16例,破裂孔19例,面神经管8例,枕骨大孔6例,下颌神经管10例,颏孔7例,鼻泪管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能够更清晰、更准确、更直观地显示颅底骨折及颅面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神经、血管的累及情况,是目前确诊颅骨骨折及颅面骨骨折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结论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手术中应用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的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07月收治的胸腔镜肺手术患者60例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全身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20ml,观察两组手术中血压、心率、术毕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记录术毕拔管后至8h镇痛药物补救使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毕拔管后即刻患者血压、心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和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和总量也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镜肺手术中采取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患者拔管后疼痛及循环波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和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肺CT检查,分析比较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技术与薄层扫描在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检出率。结果MPR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像中,分叶征94.9%(93/98),血管集束征85.7%(84/98),细短毛刺征93.9%(92/98),均高于薄层扫描(χ2=5.351、5.023、5.777,均P<0.05);MPR对空泡征、胸膜凹陷与薄层扫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56、1.333,均P>0.05);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对周围型肺癌各项征像显示中,分叶征90.8%(89/98),胸膜凹陷74.5%(73/98),均高于薄层扫描(χ2=5.450、6.002,均P<0.05),而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薄层扫描(χ2=5.013,P<0.05),对血管集束征、细短毛刺征的检出率与薄层扫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56、1.302,均P>0.05)。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周围型肺癌各种征象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