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代茶饮对湿中阻证高血压病人群的治疗效果,并证明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余32例;治疗组脱落6例,余30例。

  • 标签: []中药代茶饮 高血压 痰湿中阻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湿内阻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选取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符合湿内阻症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压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湿内阻证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西药 痰湿内阻证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脾虚湿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7年-2012年收治的脾虚湿大肠癌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湿大肠癌术患者在术后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脾化湿解毒方 脾虚湿阻型大肠癌 化疗
  • 简介:妈妈总说爸爸爱我,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因为他从不像奶奶那样搂着我使劲儿亲我,也不像妈妈那样细心地帮我穿衣、戴帽。相反,我觉得爸爸特别“讨厌”我,平时总喜欢对我吆三喝四,像什么“还不快吃饭”、

  • 标签: 妈妈 奶奶 吃饭
  • 简介:慵懒的午后,空气好像一把能捏出水来,我坐在窗前,目光扫过茶几上几个橙黄的橘子——这是执意留守石门老家的爷爷送来的。伴着飘飘洒洒的细雨,脑海中温润的记忆缓缓流淌……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滌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阻络中风后遗症32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4例风阻络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滌祛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淤证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滌祛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阻络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滌痰祛瘀汤 针灸 风痰阻络型中风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阳上亢眩晕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眩晕,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中药 肝阳上亢型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心脾两虚眩晕的中医治疗的 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诊治的心脾两虚 眩晕 患者 56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 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 归脾汤加减方剂 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情况较好,观察组 心脾两虚眩晕改善情况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疗效肯定。结论:中医治疗 心脾两虚眩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脾两虚 眩晕 中医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脾两虚眩晕的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心脾两虚眩晕患者56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既定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情况较好,观察组心脾两虚眩晕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肯定。结论中医治疗心脾两虚眩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脾两虚 眩晕 中医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颈眩晕患者45例。分为①穴位注射组②牵引+针灸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CD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穴位注射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对TCD检查参数变化改变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颈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穴位注射 红花注射液 颈椎病 眩晕
  • 简介:例1,男,13岁。发作性眩晕1年,每次发作先嗅到一种怪味,开始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历时1—2分钟。间歇期正常。发作间隔1周1次,有时1日3—4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两颞中高幅尖波,棘波散在。每日服卡马西平300毫克,发作性眩晕消尖,脑电图恢夏正常。例2,女,15岁。93年9月一天突发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而跌倒,

  • 标签: 眩晕型癫痫 发作性眩晕 临床脑电图 卡马西平 嗅觉 神经系统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针结合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肝阳上亢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30例采用眼针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为汤剂组(天麻钩藤饮加减)。一个疗程(15天)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分、经颅多普勒(TCD)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比较。结果试验组30例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5岁,平均66.4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Ridit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上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通过眼针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改善,并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清注射液治疗黄疸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5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肝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黄疸型肝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瘀阻滞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局部及远端穴位配合中药内服。结果4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瘀阻滞耳鸣疗效较好。

  • 标签: 电针 中药 痰瘀阻滞 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耳尖穴点刺放血联合中医护理对眩晕瘀互结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瘀互结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参照组为83.33%,且实验组血压下降值高于参照组,P<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对眩晕瘀互结证患者采取耳尖穴点刺放血+中医护理操作,临床效果确切,达到标本兼治,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眩晕痰瘀互结证 耳尖穴点刺放血 中医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46例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4例,给予自拟中药方剂,配合温灸的中医辨证法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2.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气虚功能性消化不良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各症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脾胃气虚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通脉汤应用于气虚血瘀胸痹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气虚血瘀胸痹心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气通脉汤治疗,观察组2组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2组分别为86.36%、56.8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2组分别为11.36%、36.3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气通脉汤对气虚血瘀胸痹心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更大程度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完全性。

  • 标签: 胸痹 气虚血瘀型 气通脉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