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往往与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而特定地域的地理位置对该地区民族关系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青藏地区为个案,就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问题作了考察。
简介:所谓“传统农业”,既是一个与以现代科技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等其它行业相对的概念。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随时都保持着对它所具有的那些数千年不变的突出特性的理解。这时,“传统农业”至少具有下列性质:1、体力劳动的属性;
简介:
简介: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是蒙古族中比较特殊的一支,其法定民族身份为蒙古族,却坚守伊斯兰教信仰,文化方面又体现了蒙古族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融合。因此,本文通过对该群体的民族归属、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层面分析蒙古族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三者认同和谐共存的原因,探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现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文化认同、现实利益、现实格局等方面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
简介:为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加强对藏区周边和周边藏区的研究,理由:一、我国四川甘肃等省比西藏还要大的藏族地区,本来就属于藏学研究的范畴。周边国家锡金、不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也是藏文化圈地区。那里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与我国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历史上藏族的活动范围很广,不仅在上述地区,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中亚、东亚大舞台,都留有众多的藏族历史文化遗迹。三、我们必须了解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藏区改革开放的政策。
简介:《印象·刘三姐》立足广西桂林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民族文化提升桂林山水的吸引力,是站在漓江和广西民族文化的根基上诞生的新的旅游风号。《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充分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自然旅游资源需要加入民族文化的成分提升其旅游价值,民族文化需要借助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台充分展示和弘扬。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需要现代化的包装,需要现代的手段展示和体现。
简介:2013年7月,我校苏雪芹、李琼教授撰写的《多元共存和谐共生——青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简介:作为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镇,齐齐哈尔水师营满族镇民族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各级政府格外重视对满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将之提升到发展地方经济与文化的战略高度,使其得以有序传承和发展。
简介: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土库曼斯坦,在历史上不仅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而且也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土库曼斯坦的一些古代城市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文章通过对帕提亚、马雷、鸟尔根奇等地区城市的语言学解读,反映了中国人民与土库曼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也体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交流。
简介:攀枝花市僳僳族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包括语言文学艺术、衣食住行、宗教信仰、人伦道德、生产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内容是傈僳族人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享用的文化,是傈僳族人开发儿童智力,塑造儿童价值观和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丰盛的文化大餐和丰厚的文化知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应该“取其精华,舍其糟粕”,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简介:今天,互联网作为一种开发、利用、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各类网站已达67万之多。人们对互联网也不再陌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而言,人类学对于互联网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互联网能否纳入其研究视阈意见也不统一。
简介:阳春三月里,一位达斡尔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书名叫《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以下简称《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在达斡尔山村插队当过知青,也可能我是少数几个研究达斡尔文化的汉族学者之一,他说,你会喜欢这本书。阳春三月里,我认真拜读了《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这是一本以一所民族中学为样本,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的书。
简介:散杂居民族是我国学术界对散居民族和杂居民族的总称。作为相对聚居民族而言的一种特殊分布样态,散杂居民族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规模激增,流动地域也逐步扩大,散杂居化趋势越发明显。
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及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以青藏地区为例.
传统农业对中国古代男女、婚姻、生育等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探讨之一
韦茂繁、秦红增等著的《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出版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调适与共存
应该加强对周边藏区乃至藏区周边的研究──从西藏、藏区、藏文化圈谈起
用民族文化提升传统旅游风景名胜地的吸引力——以《印象·刘三姐》为例
青海民族大学科研成果简介 《多元共存 和谐共生》——青藏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
新媒体事件中的他者化现象和民族文化认同——以罗某某侮辱成吉思汗挂象事件为例
满族屯嘎查的查干敖包祭祀文化研究——以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嘎查为例
通辽市科尔沁区蒙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蒙古风情园为例
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水师营满族镇为例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国的历史交往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四川攀枝花市傈僳族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初探—以岩门傈僳族乡为例
网络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新课题——兼评《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
蒙古文学研究的拓展蒙古文化价值的论证——评巴·苏和等《蒙古族生态文学研究》
阳春“库木勒”——读高春梅著作《库木勒的芬芳与苦涩——基于一所民族中学达斡尔族文化体认与传承质的研究》
散杂居民族志:散杂居民族研究的新进展——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