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脱机困难患者行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脱机困难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52.86±4.31)岁,年龄范围为38~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组与高流量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低流量组予以低流量氧气治疗,高流量组予以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的治疗效果及撤机成功率、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B型尿钠肽(BN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高流量组撤机成功率[95.0%(38/40)]高于低流量组[75.0%(30/40)],高流量组治疗有效率[95.0%(38/40)]高于低流量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高流量组平均动脉压[(75.45±3.86)mmHg,1 mmHg=0.133 kPa ]、心率[(82.18±6.62)次/分]、呼吸频率[(19.89±3.65)次/分]低于低流量组[(80.86±4.13)mmHg、(89.67±7.48)次/分、(22.34±4.17)次/分];PaO2[(83.49±7.93)mmHg]、SaO2[(93.84±7.45)%]高于低流量组[(76.52±6.48)mmHg、(86.93±6.78)%],PaCO2[(40.78±4.36)mmHg]低于低流量组[(46.45±4.82)mmHg];FEV1[(1.95±0.51)L]、FVC[(3.08±0.47)L]、FEV1/FVC[(63.31±6.43)%]高于低流量组[(1.65±0.42)L、(2.87±0.42)L、(57.49±5.81)%];CRP[(28.59±4.71)mg/L]、BNP[(285.74±26.81)pg/ml]、IL-6[(12.79±3.23)ng/L]低于低流量组[(35.82±5.63)mg/L、(342.81±35.69)pg/ml、(15.42±4.9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方案患者撤机成功率,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正确地识别壶腹部乳头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介绍了3例通过前置透明帽直视镜在困难憩室乳头插管中的使用,为该类病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按摩联合张口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和口咽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3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张口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口腔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张口困难、口咽舒适度评分及口咽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I~II级张口困难占比为78.72%(37/47),高于对照组56.52%(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口咽舒适度、口咽疼痛评分分别为(2.64±1.35)分、(2.01±1.04)分,均低于对照组(6.32±1.67)分、(5.21±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应用张口训练结合口腔按摩,可有效缓解张口困难程度,改善口咽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皮标记定位3D打印导板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男62例,女44例,年龄(53.1±13.4)岁,年龄范围为35~82岁。根据手术辅助方式的不同将头皮标记定位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穿刺作为3D组(n=58),将单纯CT辅助定位穿刺作为常规组(n=48)。3D组采用头皮标记定位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穿刺,常规组采用行传统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精准度、血肿清除率、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昏迷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3D组的穿刺精准度[96.6%(56/58)]明显高于常规组[72.9%(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3D组血肿清除率[72.4%(42/58)、84.5%(49/58)、98.3%(57/58)]均高于常规组[52.1%(25/48)、66.7%(32/48)、8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2.60±0.65)d]、住院时间[(13.40±5.20)d]均短于常规组[(3.80±1.70)d、(16.30±7.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5.2%(3/58)、1.7%(1/58)、20.7%(12/58)]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8.8%(9/48)、8.3%(4/48)、52.1%(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D组GCS评分[(13.5±1.2)分]和SS-QOL评分[(195.2±16.5)分]均高于常规组[(12.2±1.4)分、(155.1±1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标记定位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更加精准,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量白蛋白、利尿剂联合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男45例,女51例,年龄(43.41±2.54)岁,年龄范围为40~50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穿刺组(n=52)和联合治疗组(n=44),腹腔穿刺组接受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腹腔穿刺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量白蛋白和利尿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腹水深度、体质量、腹围、肾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腹腔穿刺组腹水深度[(6.59±0.61)cm]、体质量[(62.42±5.13)kg]、腹围[(89.11±5.24)cm]均低于治疗前[(7.42±1.14)cm、(67.32±5.35)kg、(98.14±5.49)cm],联合治疗组腹水深度[(5.04±0.54)cm]、体质量[(53.09±5.14)kg]、腹围[(81.12±5.32)cm]均低于治疗前[(7.23±1.21)cm、(67.23±5.11)kg、(98.55±5.38)cm],且联合治疗组均低于腹腔穿刺组;腹腔穿刺组血尿素氮[(9.04±1.25)mmol/L]、血肌酐[(112.42±5.61)μmol/L]均低于治疗前[(10.74±1.68)mmol/L、(135.19±5.21)μmol/L],联合治疗组血尿素氮[(7.24±1.18)mmol/L]、血肌酐[(100.10±5.58)μmol/L]均低于治疗前[(10.89±1.74)mmol/L、(135.23±5.11)μmol/L],且联合治疗组均低于腹腔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7.7%(43/44)]高于腹腔穿刺组[86.5%(45/52)]、不良反应发生率[4.5%(2/44)]低于腹腔穿刺组[19.2%(1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白蛋白、利尿剂联合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效果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腹水深度、腹围和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诊断肺病变患者100例,其中采用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0.27±9.7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51.24±9.47)岁。比较两组不同活检术在肺病变诊断中平均次数及取材满意率,观察诊断准确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活检次数为(1.02±0.16)次,低于对照组(1.24±0.43)次,取材满意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64.0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均病理诊断恶性10例,良性40例。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15例,良性35例,敏感度100.0%,特异度87.5%,准确率90.0%,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100.0%,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74。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恶性17例,良性33例,敏感度70.0%,特异度75.0%,准确率74.0%,阳性预测值41.2%,阴性预测值90.9%,kappa一致性检测结果为0.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同轴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多次切割且创伤性较小、取材量大,安全性较高,判定结果较传统活检术更准确;临床操作简单,只需在传统活检针的基础上配合同轴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对应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分析粗针穿刺活检中判断PD-L1 SP142表达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TNBC的患者共72例,比较其粗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中PD-L1 SP142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粗针穿刺标本PD-L1阳性率为33.3%(24/72);手术根治标本PD-L1阳性率为62.5%(45/72);二者表达的一致率为70.8%(51/72,κ=0.462)。以手术根治标本PD-L1 SP142的表达结果为标准,穿刺标本PD-L1阳性表达的特异度为100%(24/24),同时假阴性率为43.8%(21/48)。其中,PD-L1表达的一致性与穿刺条长度、浸润性癌长度和浸润性癌占比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尽管三阴性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与手术根治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一般,但是穿刺标本阳性检测结果的特异度较高,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咽旁-颞下窝-颅底(PIS)肿物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要明确病理诊断的PIS肿物患者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6~76(50±20)岁]。应用超声与CT或MRI融合导航技术引导肿物穿刺活检,评估技术可行性、病理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活检操作在8例患者中均成功实施,肿物大小2.2~6.5 cm。7例患者获得确切病理诊断,诊断率为87.5% (7/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例,发生率12.5%(1/8)。结论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头颈深部肿物穿刺活检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27±5.35)岁;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03±1.37)ng/ml,前列腺总重量80.3(70.49,96.78)g;术前残余尿量80(55,108)ml,最大尿流率(Qmax)(6.13±2.2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 (22,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 (5,6)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 (IIEF-5)评分(15.38±5.10)分。15例均采用三叶法技术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将剜除后的腺体整块完全推入膀胱,后用腹腔镜气腹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并经外鞘插入输尿管抓钳,钳夹固定膀胱内剜除后的腺体,在膀胱内快速电切。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输血、包膜穿孔、电切综合征、膀胱损伤、膀胱穿刺点撕裂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44(40,60)g,出血量(79.20±18.93)ml,剜除手术时间(54.13±10.88)min,电切时间(14.67±2.50)min,剜除效率(0.89±0.08)g/min,电切效率(3.26±0.36)g/min,膀胱冲洗时间(2.47±0.52)d,留置导尿管时间(3.73±0.80)d,术后住院时间(4.40±0.91)d。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1例。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IPSS 3(2,3)分,QOL 0(0,1)分,IIEF-5评分(20.12±2.30)分,Qmax(21.80±2.14)ml/s,残余尿量10(5,15)m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是未配备经尿道组织刨削器的单位行前列腺剜除的一种可选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癌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癌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3.24,P=0.001)。1例患者因消融术中CTHA扫描显示病灶数量大于5枚改为姑息性消融后退出研究,转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43例患CTHA即时验证为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中对比剂用量为30~80(42±14)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CTHA可发现消融术前增强MRI未能发现的肝细胞癌额外病灶,提高病灶的醒目性,并使病灶重复强化,准确部署射频消融电极的位置。病灶完全消融可通过消融后即刻CTHA来确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不同方案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给予医用无水乙醇灌注保留法治疗、医用无水乙醇冲洗置换法治疗和聚桂醇保留法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进行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等评价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囊肿大小、囊肿分布位置等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聚桂醇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1.98±0.63)分、(3.54±1.25)d、(6 271.34±831.20)元,低于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的(3.98±1.26)分、(5.87±1.76)d、(8 798.45±981.76)元,(3.05±1.02)分、(4.35±1.42)d、(7 128.19±921.70)元,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6.82、12.42,均P < 0.001)。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0%(10/40)、12.50%(5/40)、5.0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35)。保留法治疗组、冲洗置换法治疗组、聚桂醇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30/40)、82.50%(33/40)、97.50%(3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患者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经股动脉逆行导丝跨瓣是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最常见的跨瓣方法。该文报道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衰败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导丝逆行跨主动脉瓣难度大,采用穿刺房间隔顺行跨瓣方法成功建立轨道,人工瓣膜经股动脉逆行释放,避免顺行释放可能造成的二尖瓣损伤。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明显改善,无明显瓣周漏,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穿刺房间隔顺行跨瓣对于导丝跨瓣难度大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建腔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6例,年龄22~58岁。采用可视穿刺器建腔四步法联合加长Trocar建腔技术35例为观察组;采用分离棒钝性分离法建腔技术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乳晕入路建腔完成时间、皮下分离面积及不良事件(Trocar通道出血,以及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皮脂腺囊肿形成、脂肪液化、局部淤血瘀斑等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建腔,术后均获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甲状腺全切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建腔完成时间为(10.5±2.2)min,短于对照组的(30.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01);观察组皮下分离面积(65.05±5.04)c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06±8.08)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 P<0.001)。观察组患者发生Trocar通道出血1例(2.86%,1/35);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02)。结论可视穿刺器联合加长Trocar应用于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可以帮助术者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地建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甲状腺穿刺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日照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标本476例,均通过手术获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细胞涂片使用液基细胞学技术进行沉降型制片(LCT),每份标本同时制片2张,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将阅片结果分为三组,分别为巴氏染色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组(联合染色组),三组分 别依据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按细胞学诊断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恶性结节检出率分别为巴氏染色组65.5% (312/476)、苏木精-伊红染色组64.1%(305/476)、联合染色组74.4%(354/476),联合染色组恶性结节检出率高于另外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6、11.838,均P<0.05)。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率,巴氏染色组91.2%(434/476)、苏木精-伊红染色组90.5%(431/476)、联合染色组95.8%(456/476)。联合染色组细胞学与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率均高于另外两组(χ2=8.350、10.320,均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液基细胞学沉降型制片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中可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小儿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LOAWSN)治疗(穿刺针组),27例采用常规三孔腹腔镜睾丸引降固定术(TLO)治疗(三切孔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睾丸发育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穿刺针组的手术时间[(36.35±7.81)min]明显低于三切孔组的手术时间[(42.10±5.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2.94)mL vs.(4.96±3.75)mL,t=2.785,P=0.772];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9±0.48)d vs.(5.72±0.55)d,t=0.980,P=0.392];穿刺针组术后6~12个月复查B超显示术后睾丸发育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分别为22、4、1例,三切孔组分别为24、5、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9,P=0.860)。结论采用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时间短,术后瘢痕隐蔽、美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老年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相关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操作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出现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未感染组(49例),分析感染组的细菌培养结果,探讨注射型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同时探讨不同程度局部感染患者的治疗频次、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结果感染组共26例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细菌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46.51%)、肺炎克雷伯杆菌(30.77%)、微小棒状菌(15.38%)、其他(7.69%)。与未感染组的材料因素、置管季节、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9、5.0、13.6、9.4、6.2,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非"U"形固定、延期换药、置管时间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贴膜松脱可作为引起PICC导管相关感染高危因素(OR=2.78、2.42、3.16、2.66、2.32,均P<0.05)。重度分别相比于中度、轻度相比,中度与轻度相比治疗频次较高,总有效率较低,治愈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53、8.775、12.341,均P<0.05)。结论材料因素、换药时间、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贴膜情况均能够作为引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致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工作者通过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对策能够辅助控制局部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炎类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监护人对腹壁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三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其中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7/67)、18.9%(1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显著低于复杂性阑尾炎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05)。三通道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腹壁切口感染率为1.5%,显著低于常规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应用于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减少其腹壁切口感染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颅内压(ICP)监测联合颅内血肿穿刺在严重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严重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YL-1型针快速颅内血肿穿刺+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对照组1),单纯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对照组2),ICP探头快速置入ICP监测+YL-1型针快速颅内血肿穿刺+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组(试验组),每组病例30例。比较3组患者开颅准备时间,各时间点ICP、GCS评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总住院时间以及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开颅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CU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病例最短,对照组1次之,对照组2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1 d的I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 d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术后6个月随访,试验组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61,P=0.001)。结论快速ICP监测联合颅内血肿穿刺在严重HICH患者术前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ICP,缩短N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延长开颅准备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