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欧洲小说的形成小说在西方的发展情况与在中国的情形相似。早先,古希腊文字中通过动物形象进行说教的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散文体叙事形式。与中国先秦诸子的寓言相比,以伊索寓言为代表的短章更具独立性,口语化等特点。另外,雅典时代之前,有关神的恋爱、战争一类的短故事曾经盛行,其间已包含了较完整的叙事模式。但总的来说,在欧洲大陆,诗歌是长期主宰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它甚至延伸到叙事领域之内,而且很发达,从而对散文化叙事艺术起到抑制作用。中世纪的欧洲,有各种各样的传记文学、民间故事、讽刺故事出现,他们颇似中国的史传文学、六朝笔记小说,都在为真正的小说的出现做着积累。随着欧洲城市文化的兴起,各种社会力量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散文故事,例如骑士文学就代表了其中重要一支。此时,短篇故事越来越成为消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与读者见面时小说艺术已趋于成熟。这部以中古短篇小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小说集几乎
简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三个词中,核心为“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研究者有一个大致公认的看法,即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与其类似的概念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等。根据研究者对“人文精神”的公认看法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识:“人文精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名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称作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称作理性主义。
简介:欧战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可概括为"对传统求解放",同时,盲目崇拜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在潜滋暗长。欧战后,"对西方求解放"思潮涌起。有识之士要求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和世界格局,要求打破"西方文明中心"论,要求否定西方的资本主义,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直至取向社会主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反省现代性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两股思想的交汇,彰显了这一思潮的时代特点,也标志着它的理论高度。不过,两者在文化与社会改造、中国是否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以及对世界新格局的认识上存在严重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但是思潮却没有因此减弱,反倒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而更加高涨。从理论上说,这个思潮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归根结底,在于它同时包含了两大思想解放的向度:"对传统求解放"与"对西方求解放"。二者间的张力与搏击,构成了不断推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