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产产后早吸吮早接触对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920例顺产健康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实验组(460例)、B对照组(46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母婴早吸吮早接触 母乳喂养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接触性皮炎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8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触性皮炎患者经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可以促进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临床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的10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分成常规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生后1h、2h以及4h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儿,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即刻母婴肌肤接触对新生儿和母亲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将其按双色球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即刻母婴肌肤接触,观察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干预后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产后1小时内,观察组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4小时宫底高度(子宫复旧情况)也低于(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干预中开展即刻母婴肌肤接触,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产后 母婴肌肤接触 新生儿 母亲 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术后疼痛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 筛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顺序为产妇编号,将奇数号设置为对照组,偶数号设置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连续干预1周,对比干预前后产妇负性情绪和疼痛改善,统计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出院前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和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8.0%、94.0%,对照组两项指标值分别为42.0%、76.0%,研究组母乳喂养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感,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整体的母乳喂养率,应用效果优势明显,可开展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剖宫产 疼痛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在治疗翼状胬肉手术当中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择了在我院治疗需要进行翼状胬肉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本次实验为了保证公平性,将患者随机划分对照实验两组,通过对比患者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当中使用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都远远优于使用普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实际差异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翼状胬肉手术中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范围的运用。

  • 标签: 翼状胬肉手术 软性角膜接触镜 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作者: 张天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22-03-0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22年第1期
  • 机构: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景岳全书·不寐》进一步对形成不寐的原因作了精序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虚”。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不寐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失眠症或睡眠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人是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也有的人入睡基本上正常,但是睡着以后很容易醒,或者是有的人睡眠时间缩短,早上比平时要醒得早。还有一些人是感觉做梦特别多,主观上感觉睡眠质量很差,睡完了以后像没睡一样。这些都可以归到不寐的范围,都属于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预防接种时疼痛预防中皮肤接触护理对于新生儿接种配合度的影响。 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预防接种的70例新生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别纳入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于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给予皮肤接触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疼痛表现严重程度、哭闹持续时间及预防接种配合度水平。 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表现严重程度评分(1.45±0.34分)相对更低,其哭闹持续时间(6.34±1.49min)明显更短,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预防接种总配合度(97.14%)明显更高,P<0.05。 结论:新生儿预防接种时于疼痛预防中开展皮肤接触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助于提升新生儿接种配合度,减少新生儿的哭闹表现及疼痛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预防接种 疼痛预防 皮肤接触护理 接种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对应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入患者共计60名,为本院急诊科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所接诊,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30名,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按照常规模式开展对应的救治工作,余下患者则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则需要进行综合性抢救干预,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比可见,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急救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交通事故多发伤 急诊科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患者50例,予以手术疗法,同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监测,以手术疗法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静脉造影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分析 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急诊护理路径用于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病例采集时间:2022.01-2022.12,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A组(39例,常规护理)、B组(39例,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B组患者分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对交通事故伤骨折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骨折 急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的损伤特征与法医临床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患者50例为对象,纳入时间:2018年11月-2021年11月。均实施临床法医学诊断,分析损伤特征。结果50例患者中,椎弓根骨折46例,椎体挫伤43例,软组织损伤47例,挤压神经37例,韧带损伤45例。法医学鉴定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0例患者中,伤残等级如下:7例6级伤残,12例8级伤残,16例9级伤残,15例10级伤残。骨折部位:L1骨折22例,L2骨折20例,L5骨折5例,C1骨折2例,C2骨折1例。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脊柱损伤者可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明确损伤特征。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脊柱损伤 损伤特征 法医临床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人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开颅夹闭组与介人栓塞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人栓塞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 66%,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的76. 66%(P0.05);治疗后,介人栓塞组患者Hunt-Hess 1级、I级、血级、V级,明显优于开颅夹闭组患者Hunt HessI级、II级、I级、N级;介人栓塞组GOS评分介人栓塞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夹闭组(P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破裂 介人栓塞 开颅夹闭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