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患者62例。结果治愈43例(71.1%);基本治愈8例(12.9%);有效6例(9.1%);无效5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中药内服和硬膜外封闭治疗棘间韧带所致下腰疼痛患者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1年07月-2012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入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摄片骨折均愈合,未发生骨不愈病例。按Harris评分,优1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5.0%。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恢复时间快,可较早下床活动锻炼,防止老年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苯三酚在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60例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通过给予静脉滴注间苯三酚保守治疗,一部分患儿在8小时内再次复查B超,提示套叠已复位,一部分患儿在12小时内再次复查B超,提示套叠已复位。结果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后所有患儿病情好转,套叠复位,不需要手术治疗。结论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可以治疗小儿原发性小肠型肠套叠,不需要手术治疗,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采取一般股骨近端钢板与PFN两种手术方法,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本科随机抽取2014年8月到次年8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0名,其年龄在47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岁。对这30名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5人,甲组采用普通股骨近端钢板固定,乙组采用PFN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时长,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予以对比观察。结果对比二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所长,加强控制和注意该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需结合实际来选择内固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椎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患者病例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术和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器术(单纯椎间融合术)对患者展开治疗,而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3个月随访得知,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远期随访发现,观察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纯椎间融合器对腰椎键盘突出症展开临床治疗,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骨科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重建组和X线组,两组患者术前分别根据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和X线检查确定骨折情况和解剖位置。术后均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股骨截面位移比、颈干角复位程度、股骨颈前倾角,并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重建组患者术后股骨截面位移比、颈干角复位程度、股骨颈前倾角均较X线组恢复明显,差异显著(P<0.05)。且该组患者在术后恢复、固定物稳定性指标上显著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前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重建检查确定骨折性质和解剖位是必要的,三维重建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更为准确,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因人施护,制定并实施完善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入院健康宣教,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住院天数,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康复理想,观察组术前平均准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多合并慢性基础病,围术期风险高,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围术期个体化护理措施,及早的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病人、医院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通过TESSYS技术治疗,观察骶骼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3-4、L4-5、L5-S1段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在宫腔镜手术中软化和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宫腔镜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微创性妇科诊疗技术,它是利用镜体的前部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对所观察的部位具有放大效应,直观、准确的为妇科出血性疾病和宫内病变进行诊治。目前常用的宫腔镜电切镜的外鞘直径约为8~10mm,绝大多数需克服坚韧且狭窄的宫颈,若强行扩张可致宫颈损伤或子宫穿孔,故术前宫颈软化和扩张的预处理可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间苯三酚、卡孕栓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对宫腔镜电切的患者术前分别应用间苯三酚及间苯三酚联合卡孕栓,进行宫颈软化、扩张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寻找最佳最快最有效的软化扩张宫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世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8.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讲,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增加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到对照组中,将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术后Hari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iis评分均较高(P<0.05);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18%,观察组为1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对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起到了改善作用,同时该固定方法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