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罕见母(非O型)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首先鉴定产妇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效价,其次对患儿进行ABO、Rh(D)血型鉴定、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产妇血型为B型,Rh(D)阳性,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阴性,IgG抗A效价为256;患儿血型A型,Rh(D)阳性,游离试验阴性,放散试验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论患儿诊断为罕见B型(母)-A型(婴)组合新生儿溶血病。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游离试验 放散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化疗治疗,对治疗前后TAP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TAP阳性率(96.67%)均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ALP),检出差异明显(P<0.05);本组患者治疗前TAP表达阳性率为96.67%,治疗后阳性率下降至53.33%,同时治疗后TAP凝聚物面积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TAP阳性率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肿瘤标志物。开展化疗治疗,可有效改善TAP表达水平。

  • 标签: 结直肠癌 血清肿瘤异常蛋白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对判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择取12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对其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如果患者≥3个指标,比其正常值升高或者降低30%,则归为观察组;反之,则为对照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和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和D-dimer数据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判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日—2017年9月21日期间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份(对照组)和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200份(观察组)。将两组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假阴性率、阳性率依次为4.50%、34.00%;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33.00%;对照组异常标本多为白细胞异常,和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低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使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降低漏诊率,有利于疾病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接受微生物检验与检测(观察组70例),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检验措施(对照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感染率(14.3%)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率(4.3%)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12.1±4.5)分;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22.1±3.2)分。两者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医院感染率,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与检测 医院感染 感染率 感染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确诊为周围神经病变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感觉传导指标、运动传导指标检出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正中感觉动作电位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腕部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以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指标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生理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技术,腕部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减慢是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电生理改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电生理检测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AIDS伴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受治疗的36例治疗的疑似AIDS伴结核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不伴AIDS),设为对比组。结果两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分别是47.2%、45.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均显示阳性,符合率是100%,两组阳性检出率比对未见差异,(P>0.05)。结论对疑似AIDS伴结核病患者实施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有重要意义,能够尽早明确是否合并结核病,并及时施予干预。

  • 标签: 结核病 AIDS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测与骨质疏松相符性的研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26000人,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各个年龄组男、女中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上升,26000例中老年人的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此外每隔一个年龄段,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明显上升(P<0.05)。结论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临床应通过饮食等渠道补充维生素,并加强吸收。其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人群 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检测D-二聚对无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5~78月)。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D-二聚体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T分期及N分期、Dukes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D-二聚体升高提示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较短,术前检测D-二聚体对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sIgE)及总IgE的检测,了解赣榆地区变应原与皮肤过敏疾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免疫印迹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我县皮防所门诊部102例皮肤过敏患者进行总IgE及sIgE的检测结果102例患者中总IgE阳性率82.35%,sIgE阳性率63.73%。吸入组以户尘粉尘螨阳性率最高(36.92%),食入组阳性率最高的是鱼虾蟹(21.54%),且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过敏占比48.04%远高于单纯对一种过敏原过敏(15.69%)结论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E及sIgE的结果,可以辅助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

  • 标签: 皮肤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Ig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实施甲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妊娠期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均43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7年10月。两组均开展甲功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甲功检测,观察组中妊娠患者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满意度均较低,而开展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够良好的对各项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最终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功检测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伴结核患者结核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36例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伴结核病患者视作对象,将患者分别予以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对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阳性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检测后发现,三组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艾滋病伴结核患者,其中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效果最好。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在艾滋病伴结核检测中特异性较好,且相较于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检测结果突出。在诊断艾滋病伴结核疾病上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涂片法 痰培养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多次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MHD)治疗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当中的50例建立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内科收治非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的50例建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l-、Na+以及sCa水平则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有显著的降低,而Na+与sCa水平则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可有效的纠正尿毒症患者电解质的紊乱现象,进行适时电解质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电解质检测 维持性血透 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常规检测中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尿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尿常规检测患者的尿液样本1500份,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尿检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尿蛋白和红细胞阳性率尿液分析法高于显微镜手工分析法,白细胞阳性率显微镜手工分析法高于尿液分析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法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61.53%,显微镜手工分析法为5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和利弊,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时机,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分析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与RB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显微镜检测,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等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与RBC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中可将两种方式联合进行检测,这可进一步改善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下一步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WBC RB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在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体检的2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的TG、TC、LDL-C、HDL-C、FBG值均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对照组的GGT值、ALT值、AST值均显著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健康人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脂肪肝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应用中,此三项指标可作为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血糖 血脂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性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