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将患者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以及病理分级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对纳入患者3年存活率进行随访统计。结果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级;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主要病理分级为III级。其中,老年组患者的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分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同时老年患者的3年存活率相对高于中青年患者,预后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及术前合并症对口腔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在我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两组,老年组患者为研究组,非老年组患者为参考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共有27例患有术前并合症,14例患者患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术前并合症;而参考组患者20例患者患有术前并合症,5例患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术前合并症。证实参考组再存在术前并合症的问题上优于研究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术后感染总例数11例,参考组术后感染总例数10例,证实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无直接联系,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者,无论是患两种以上的并发症还是患一种合并症,患者术前合并症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并无直接联系,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年龄及术前合并症对口腔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时,发现患者的年龄与术前合并症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之间均无直接联系,但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患术前合并症之间有联系,老年组患者患术前合并症的概率远高于非老年组。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灵性关怀干预在改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灵性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RSD、SCS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干预前出现下降(P<0.05),且观察组干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灵性关怀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膀胱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在深入灌注化疗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入我院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后继续实施膀胱灌注化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双盲随机方式将其划分为实验组(40例,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照组(40例,单纯常规护理)两个组别,对比不同护理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及干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0.3±5.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0.7)(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应用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所得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高危风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组内早期子宫颈癌临床高危因素患者比例及多高危因素模式,对早期子宫颈癌生存情况与多高危因素的关系及早期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与多高危因素对生存关系进行分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具有多高危因素者46例(38.33%),其中具有2项高危因素者40例(33.33%),具有3项高危因素者6例(5.00%),其中多高危因素最常见模式为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组织浸润,占比高达30.00%(36/120)。无论是病理学分类还是多高危因素皆是影响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通过RT治疗和CCRT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在高危因素以及单高危因素的局部复发和远端复发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在多高危因素上两者无论是何种治疗方式还是局部复发以及远端复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多高危因素下临床CCRT治疗效果不佳,其不仅会缩短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且会增加患者远端复发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医学应对及促进术后康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干预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医学应对—面对、回避、屈服维度评分以及术后康复评价指标。结果两组在医学应对量表中面对、回避维度评分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经口进餐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增强患者术前医学应对,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经口进餐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28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用单因素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Lin28与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36.36%,28/77)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0/12)、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6.67%,1/15),且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示内膜癌Lin28阳性组复发转移率高。结论Lin28在内膜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在FIGO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的内膜癌中表达率越高,Lin28在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内膜浆乳癌中表达率异常高,结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in28阳性的内膜癌复发转移率高。提示Lin28在内膜癌的预后评价中可能有潜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行分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23%vs62.16%,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Ⅰ度白细胞下降和Ⅰ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性。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和规律。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在射频消融治疗前2天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病灶。结果治疗前病灶部位的ADC值最小,其次是过渡部位,正常部位的ADC值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部位ADC值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和病灶部位治疗前后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部位治疗前后ADC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不仅仅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质疑,同时,也可以作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上述患者均予以CT扫描及MRI诊断,并对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T、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4例肝内周围胆管癌患者经CT扫描均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病灶边界不清晰72例;MRI扫描下显示肿块于T2WI呈现不均匀高信号,然而在T1WI则表现为均匀性信号,其中行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强化情况的患者74例,其平均直径为(5.28±0.34)cm,共有4例患者漏诊;MRI诊断符合率为78.57%,CT诊断符合率为76.19%,其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24%,显著高于单项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采取MRI诊断、CT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联合2种方法诊断的效果更佳,可确定病理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对其予以超声TI-RADS(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79.3%,阳性预测值为90.3%;超声TI-RADS的敏感度95.1%,阳性预测值为81.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97.6%,阳性预测值为82.4%。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远比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TI-RADS的高,差异突出,P<0.05。结论超声TI-RADS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6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将手术之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的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实行对比分析,以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诊断结果,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12%、83.33%,误诊1例,漏诊2例,符合率92.5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疾病发展现状以及预后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对卵巢癌放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需行手术和放射治疗的卵巢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射治疗前后应用CT检查,同时与术后病检结果对比,比较卵巢癌分类和分期准确率。结果放射治疗前CT检查卵巢癌分类结果与术后病检分类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放射治疗前CT检查分期准确率与术后病检分期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放射治疗后CT检查分期准确率与术后病检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能准确诊断卵巢癌,并能提供明确肿瘤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法替尼(Afatinib)与顺铂联合应用于膀胱癌细胞的协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及耐药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先进行膀胱癌阿霉素耐药T24细胞株(T24-ADM)的制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Afatinib联合顺铂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用MTT法检测Afatinib作用前后顺铂对T24-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Afatinib和顺铂联合用药的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用顺铂;顺铂对Afatinib作用后的T24-ADM细胞抑制率高于Afatinib作用前。结论Afatinib与顺铂同时作用膀胱癌T24细胞时,两者在抑制T24细胞增殖上表现出协同作用,Afatinib作用后顺铂对于膀胱T24-ADM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单独用顺铂的抑制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按照患儿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甘草锌颗粒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平衡饮食,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附加甘草锌颗粒佐治,对比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3d内、5d内腹泻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结论甘草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安全有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2017年06月份~2017年12月份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我院将单纯性的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