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本院262名护理实习生,利用IRI-C量表对其共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本院2016年5月至7月共有护理实习生262名,平均年龄(19.89±1.267)岁;本科学历39名,专科学历223名;出生地为城市82名,农村18名;担任班干部66名,接受人文知识培训89名,直系亲属从事医疗行业92名。平均共情能力得分(49.53±7.346)分,其4个维度中想象力得分(12.48±2.725)分,个人悲伤得分(10.79±2.184)分,观点选择(11.74±2.420)分,同情关注(14.52±3.237)分;护理实习生学历、生源地不同,共情能力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护理实习生提升共情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依据护理实习生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l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30只孕17d大鼠连续2d腹腔注射脂多糖(450μg/kg),设为脂多糖组,制备宫内感染脑损伤动物模型,生理盐水组6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脂多糖组所产足月新生仔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训练组,生理盐水组所产仔鼠为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训练组进行早期干预至日龄28d,对照组、损伤组常规饲养;选取1,3,7,14,28d各组仔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1)出生后1d对照组、训练组、损伤组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均存在BrdU,对照组显著高于训练组、损伤组(P〈0.01)。(2)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3d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14d后下降,28d接近正常成年大鼠水平。(3)早期丰富环境刺激后,训练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数在3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8d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时间上均呈一过性增高表达。结论宫内感染致大鼠脑损伤可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并较长时间内难以自然恢复;早期干预可激活脑损伤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推迟高峰出现。延长作用“时间窗”。
简介:目的探讨"三联方案"(阶段性功能锻炼、佩戴胫骨延长辅助支具、延长速度个体化)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TP)胫骨延长治疗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42例实施联合手术加胫骨延长治疗的CTP患儿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4~17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佩戴时间228d(118~456d);平均延长长度4.4cm,早期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指数52d/cm;拆除外固定支架时膝关节功能优40例,良2例;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轴线移位、关节脱位、固定针折断、骨不愈合等。结论“三联方案”预防CPT胫骨延长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长期服用对癫痫患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近诊断的原发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无明显智力低下,且单药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组,并设一正常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半年或两年半后测查韦氏智测,神会适应能力,P300,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综合判断患儿智力功能。结果:癫痫组治疗前,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常者分别占47.62%和69.84%,而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96.67%,P300潜伏期处宅者在癫痫组占30%,三组儿童言语长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以及P300潜估期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总智商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正相关(r=0.49,P〈0.01,r=0.53,P〈0.01),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46,P〈0.0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A(VitA)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VitA防治早产儿(胎龄<37周)BPD的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日,同时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主要结局指标为BPD发生率和出院前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住院,吸氧,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RCT1170例早产儿,给药方式5篇为肌肉注射,1篇为胃管给药。6篇均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均提及分配隐藏,均无结局数据缺失和选择性报告结果,5篇采用双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VitA组较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BPD发生率[RR=0.84,95%CI:0.7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RR=1.04,95%CI:0.8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ROP、PDA、IVH、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不良反应(败血症、呕吐、抽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生后补充VitA可降低BPD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