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L1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纳入278例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收集患者的生物学样本,辅助化疗期间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通过收集的血液学样本提取的DNA进行PD-L1基因分型。进一步收集68例患者术后的癌组织标本,提取RNA进行PD-L1基因mRNA表达分析。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结果278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3.2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4.9年。-1813G>C位点的分布频率为:GG型173例(62.23%),GC型92例(33.09%),CC型13例(4.68%),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21,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864)。后期分析将GC和CC基因型合并;GG基因型和GC/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2.7年和4.0年(P=0.013),中位OS分别为4.0年和5.4年(P=0.009)。未发现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和2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存在关联(P>0.05);相对于GC/CC基因型患者,-1813G>C位点GG基因型患者癌组织标本中PD-L1基因的mRNA表达相对较高(3.67±0.65比2.69±0.78,P<0.001)。结论PD-L1基因-1813G>C位点可以影响术后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辅助化疗 PD-L1 遗传变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和EGF/MCP-1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MN患者67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39例,年龄(47.6±14.2)岁,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1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尿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MCP-1和EGF水平,分析尿MCP-1、EGF及EGF/MCP-1水平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尿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0,12.6)比8.4(6.5,10.2) ng/mg Cr,P=0.575],IMN患者尿MCP-1为0.37(0.21,0.69)ng/mg Cr,高于对照组的0.09(0.02,0.19)ng/mg Cr(P<0.001),而EGF/MCP-1比值低于对照组[22.2(15.1,36.6)比87.6(71.2,132.7), P<0.001]。尿MCP-1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303,P=0.012),与尿点式白蛋白呈正相关(r=0.368,P=0.002);EGF与eGFR呈正相关(r=0.722,P<0.001),与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IFT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12,P=0.011);而EGF/MCP-1与eGFR呈正相关(r=0.693,P<0.001),与尿点式白蛋白和IFT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61,P=0.028和r=-0.68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MCP-1是中-重度IFTA的保护性因素(OR=0.891,95%CI:0.844~0.949,P=0.008)。结论IMN患者尿液MCP-1升高,EGF/MCP-1降低,且与临床指标相关,特别是EGF/MCP-1与中-重度IFTA独立相关,具有作为IMN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可能有助于IMN的诊断。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对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242例80岁以上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院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其是否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n=181)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n=61),分析高龄患者接受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后的围手术期临床结局。结果242例接受OPCABG的80岁以上患者中,男198例(81.8%)。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年龄较大[(83.2±1.5)岁比(81.5±1.1)岁,P=0.03],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高(44.3%比25.4%,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累及对角支(49.2%比17.1%,P=0.01)和回旋支(83.6%比70.2%,P=0.03)的比例较高,手术时间较短[(4.1±1.7)h比(4.7±1.2)h,P=0.03],术前住院时间较长[(7.1±2.3)d比(5.2±2.0)d,P=0.01],总住院天数较长[(16.3±6.8)d比(12.5±4.2)d,P=0.01],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和其他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完全血运重建的OPCABG,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OPCABG不完全血运重建后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其他并发发生率,手术时间减少,但术前和总住院时间较长。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老年人,80以上 不完全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V)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MV)并成功撤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3例。撤机后治疗组行NIV联合HFNCO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独行NIV序贯治疗。床旁超声测量患者膈肌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48、72 h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Ed)、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再次气管插管率、28 d病死率及3 d内平均NIV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DEq、DEd、D-RSBI、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 h两组DEd均减小、D-RSBI均增大,但治疗组D-RSBI显著小于对照组[(1.33±0.56)比(1.62±0.59)次·min-1·mm-1,P=0.034];治疗72 h治疗组DEd显著大于对照组[(41.4±8.1)比(37.8±6.0)mm]、D-RSBI显著小于对照组[(1.02±0.27)比(1.22±0.43)次·min-1·mm-1](均P<0.05);治疗组平均NIV治疗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7.5±1.2)h比(9.3±2.6)h,P<0.01)];各时间点2组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再次气管插管率、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V联合HFNCO序贯治疗能改善患者膈肌疲劳,促进呼吸肌力恢复,疗效优于单独NIV。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通气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6a、miR-324-5p、miR-29a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及与胰腺炎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P患者,分为轻AP组(MAP组)和中重症AP组(SAP组),肝损伤组54例(MAP 20例、SAP 34例)与非肝损伤组76例(均为MAP);另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MAP组、SAP组、健康组以及肝损伤组与非肝损伤组外周血miR-216a、miR-324-5p、miR-29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各miRNA水平对AP并发肝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MAP组、SAP组外周血miR-216a、miR-29a水平均高于健康组,miR-324-5p水平低于健康组(均P<0.01);SAP组外周血miR-216a、miR-29a水平均高于MAP组,miR-324-5p水平低于健康组(均P<0.01)。Balthazar CT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与外周血miR-216a、miR-29a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miR-324-5p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肝损伤组外周血miR-216a、miR-29a水平高于非肝损伤组,且在肝损伤组中SAP患者高于MAP患者(均P<0.05);肝损伤组外周血miR-324-5p水平低于非肝损伤组,且肝损伤组中SAP患者低于MAP患者(均P<0.05)。外周血miR-216a、miR-324-5p、miR-29a预测AP并发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4、0.750、0.814。结论miR-216a、miR-29a水平在AP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miR-324-5p水平降低,与Balthazar CT评分、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关系密切,且对AP并发肝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miR-29a预测价值最高。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微小RNA-216a 微小RNA-324-5p 微小RNA-29a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差异的微小RNA(microRNA),探讨小非编码RNA-376b-3p(miR-376b-3p)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并验证其对同源框蛋白D10(HOXD10)的靶向作用。方法通过HiSeq/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差异的microRNA表达谱及其靶基因和作用途径。小样本评估候选microRNA在高级别胶质瘤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采用U87胶质瘤细胞株分别转染对照抑制物、miR-376b-3p抑制物、对照模拟物和miR-376b-3p模拟物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实验、细胞迁移实验、血管形成拟态实验检测miR-376b-3p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率、细胞侵袭能力和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检测HOXD10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评估miR-376b-3p对HOXD10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筛选到高级别胶质瘤血清外泌体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microRNA个数为144个。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富集到局灶性黏附、肿瘤蛋白多糖等参与胶质瘤调节的通路。小样本验证发现miR-376b-3p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下调(P<0.01),对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5(P<0.01)。MTT实验显示转染后48~96 h,miR-376b-3p抑制物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转染后48、72 h时,miR-376b-3p模拟物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miR-376b-3p抑制物组穿膜细胞数量高于对照抑制物组,miR-376b-3p模拟物组穿膜细胞数量低于对照模拟物组。miR-376b-3p模拟物组的血管形成数低于对照模拟物组。miR-376b-3p抑制物下调了HOXD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iR-376b-3p模拟物上调了HOXD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miR-376b-3p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外泌体中下调,而上调miR-376b-3p后能够降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抑制血管形成拟态的形成,同时能增加HOXD10的表达,有望同时抑制两种形式的血管形成,成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微小RNA 外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不同左室射血分数的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塑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观察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成功PCI的191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50%组、36%~49%组和≤35%组,主要终点为1年内再发急性左心衰、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非心源性死亡,同时分析1年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LVEF组间MACE以及左室重塑的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50%组MACE发生率32.6%(15例),36%~49%组MACE发生率32.0%(31例),≤35%组MACE发生率45.8%(22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三组1年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比例为(2.2%比12.4%比22.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是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OR=2.696,95%CI:1.099~6.612,P=0.030)。再通1年前后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62±4)mm比(56±5)mm,P<0.001]、左房[(42±6)mm比(40±6)mm,P<0.001]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43±10)%比(51±13)%,P<0.001]水平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时复查三组心肌重构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3.1±0.6)mm比(55.1±0.5)mm比(59.1±0.7)mm,P<0.001]、LVEF[(62.1±1.1)%比(51.4±1.0)%比(37.0±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开通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术前LVEF>35%患者的预后,但对术前LVEF≤35%患者效果欠佳;术前LVEF可能是低危SYNTAX评分缺血性心肌病再发急性左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左室重构程度以及左室收缩功能与术前LVEF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病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能否安全、有效地减少Grace评分为中低危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数量,提高ICA阳性率。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NSTEMI患者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38~80(58±12)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安排择期ICA检查,若需进一步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为ICA检查阳性;试验组患者先通过绿色通道完成CTA检查,若CTA发现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重度及以上狭窄,安排进一步的ICA检查,否则,予以制定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方案后安排出院,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ICA数量、ICA阳性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与检查或手术相关的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行ICA者共37例,ICA阳性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χ2=10.28,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及ICA术前HADS明显低于对照组[(3.8±2.2)d比(4.8±2.4)d、8.8±4.5比11.4±6.8](t=2.21、2.20均P<0.05)。两组间1年内MACE(3例比5例,P=0.423)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8例比10例,P=0.548)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可明显减少Grace评分为中低危的NSTEMI患者的ICA数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ICA阳性率,且不增加1年内的心血管相关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基于KIM分型脑白质病变(WML)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头痛或头晕起病的住院患者155例,其中头颅MRI表现为WML者125例(WML组),头颅MRI正常30例作为对照组(NC组)。WML组患者根据KIM分型分为脑室旁组(JVWML组)(n=30)、近脑室组(PVWML组)(n=33)、近皮质组(JCWML组)(n=30)、深部组(DWML组)(n=32)。调查所有受试对象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并记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所有受试对象血清Lp-PLA2含量进行测定;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并按照Crouse法计算各自斑块总积分。结果WML组Lp-PLA2[(117±37)ng/ml比(95±30)ng/ml]、稳定斑块积分[0(0,2.5)分比0分]、不稳定斑块积分[0(0,3.4)分比0分]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PVWML组Lp-PLA2[(138±41)ng/ml]和不稳定斑块积分[1.5(0,3.8)分]明显高于NC组(均P<0.05);PVWML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JVWML组[(100±28)ng/ml]、JCWML组[(101±27)ng/ml](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PVWML组不稳定斑块积分与血糖(r=0.600, P=0.000)、TG(r=0.371, P=0.034)、LDL-C(r=0.367, P=0.036)、Lp-PLA2(r=0.567, P=0.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368, P=0.035)。将PVWML组所有相关因素与不稳定斑块积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糖(b=0.463, P<0.01)、Lp-PLA2(b=0.347, P<0.05)与不稳定斑块积分仍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p-PLA2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指标,其与近脑室型WML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炎症机制在缺血性WM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60%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75例哮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治疗前的FEV1%预计值分为两组:FEV1%预计值<60%组(39例)、FEV1%预计值≥60%组(3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改变及治疗后3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口服波尼松用量、吸入布地奈德罗用量、急性发作次数均>FEV1%预计值≥60%组,ACT评分低于FEV1%预计值≥60%组[M(Q1,Q3),10.00(0,20.00)比0(0,3.75)mg/d、960(320,960)比320(320,640)μg/d、5(4,8)比4(4,5)次/年,13(9,15)比17(13,19)分](P值均<0.05);其中BT治疗后1年FEV1%预计值<60%组口服泼尼松用量仍偏高外[0(0,5.00)比0(0,0)mg/d](P=0.009),其余各项指标在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后1、2年各项指标均好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BT治疗后2年吸入布地奈德量、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治疗前1年[320(320,320)比320(320,640)μg/d、0(0,0)比0(0,1)次/年](P值均<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各指标治疗后2年与治疗后1年相比,除吸入布地奈德量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FEV1%预计值≥60%组[FEV1:(1.21±0.41)比(2.26±0.80)L、(1.84±0.73)比(2.30±0.78)L、(1.70±0.66)比(2.38±0.76)L;FEV1%预计值:46.2(38.5,53.7)%比80.8(66.5,93.6)%、60.1(48.2,71.6)%比87.4(68.5,96.5)%、58.5(48.6,74.8)%比86.6(73.0,97.3)%](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后1、2年的FEV1、FEV1%预计值均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FEV1%预计值≥60%组治疗前后各时点FEV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治疗后2年FEV1%预计值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BT可明显改善FEV1%预计值<60%的重症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及激素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哮喘 治疗学 支气管热成形术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序列相似性13A(FAM13A)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小气道重塑的关系,及干扰FAM13A基因表达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细胞)凋亡和增殖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外科因肺部肿瘤或肺大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肺功能和吸烟史分为4组: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正常组,23例)、肺功能正常吸烟组(吸烟组,24例)、慢阻肺不吸烟组(11例)和慢阻肺吸烟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气道FAM13A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肺功能气流受限指标的相关性。设计FAM13A基因短片断干扰RNA(shRNA)片段,构建和包装FAM13A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16HBE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AM13A基因表达水平,并筛选最佳shRNA序列。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荧光强度。结果FAM13A主要表达于小气道上皮细胞的胞质,慢阻肺不吸烟组和慢阻肺吸烟组小气道上皮细胞FAM13A吸光度(A)值均高于正常组和吸烟组(0.365±0.026、0.412±0.053比0.113±0.018、0.105±0.009,均P<0.05),且其与肺功能气流受限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呈负相关(r=-0.48和r=-0.40,均P<0.05)。成功构建FAM13A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16HBE细胞系上实现FAM13A干扰。转染16HBE细胞后,shRNA的靶标序列2(shRNA-target-2)的FAM13A表达量降低(均P<0.01);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hRNA-NC),FAM13A shRNA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23),且Ki-67荧光强度也降低(P=0.042)。结论FAM13A基因在慢阻肺小气道上皮细胞中表达增高,且与慢阻肺气流受限相关,FAM13A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人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而参与慢阻肺小气道重塑的过程。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气道重塑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家族序列相似性13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