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临水夫人又称顺懿夫人,顺天圣母、天仙圣母、南台助国夫人、大奶夫人、陈夫人、陈太后等,民间也称她为“奶娘”、“娘奶”、“陈十四娘娘”,她的俗名为陈靖姑、陈进姑或陈静姑。相传她是福州下渡人,在古田县临水洞成神,是在福建北部形成的乡土神灵之一,据庄孔韵先生的调查,现前来临水宫接陈靖姑香炉和祭拜的主要有如下一些县份:古田、屏南,宁德、福安、周宁、寿宁、建阳、建瓯、政和、福鼎、南平、沙县、闽清、闽候、永泰、长乐、连江、罗源、晋江等。因此,对临水夫人崇拜的信仰范围大致在福建北部,并辐射到浙江南部和江西东北部。在这一范围中不仅汉人信仰她,而且这一地区的畲族也信奉她,如笔者曾在霞浦县的崇儒、水门乡做过调查,发现许多畲村的宫庙中,也供奉着临水夫人,如霞浦县的崇儒乡新村的郑先锋宫中就供有临水夫人的神像,霞浦水门乡的玉山村的“渔阳宫”也有“陈李林三位太后元君”的神位,水门乡茶岗村的王师蓝××也供奉着“陈林李三位夫人”,由此看来,临水夫人的信仰不仅波及整个福建北部,而且连畲族也信奉她。

  • 标签: 临水夫人 民俗活动 陈靖姑 福建北部 信仰 林耀华
  • 简介:自1927年始,钟敬文与顾颉刚等一批早期民俗学者在中山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俗学会。他们大量印行书刊,进行民俗调查,设立风俗博物馆,开设民俗学传习班,广造声势,使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本文力求通过对钟敬文当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复述,重现一个执着于民俗学事业的青年学者的形象。

  • 标签: 钟敬文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民俗学运动
  • 简介:民俗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展陈方式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民俗文物价值的发挥,本文以西北地区重要的两座民俗博物馆为例分析民俗类博物馆展陈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地方特色不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较薄弱的问题,并给出应在地缘关系较近的地区"于大同中求小异"的展陈建议,使民俗博物馆更充分的体现地方民俗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

  • 标签: 西北地区 民俗博物馆 展陈
  • 简介: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民俗主要是指民间流行的风俗习惯。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成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诸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巫术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

  • 标签: 民俗旅游资源 利用 开发 山西 民间风俗 社会生活
  • 简介:前言人们晋遍认为,“半山客”是指于明代中后期和清初从梅州、福建等地迁至潮汕地区潮客交界地带的客家族群。“半山客”主要是根据语音特点来判定的,其发音与“客话”和“潮话”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方志记载,潮汕地区的“半山客”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北部、潮安县西北部、揭东县西北部、揭西县中西东部、普宁市西部、惠来县西北部、潮南区西南部、潮阳区金玉镇西部,以及梅州市丰顺县汤坑片,即潮汕地区的凤凰山区、大北山区、南阳山区、大南山区等潮客交界地区,人口约有140万。潮汕地区的“半山客”,比“福佬人”晚来一步,当他们迁至潮汕地区时,“福佬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半山客”大多分布在资源较贫乏的山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半山客”与“福佬人”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

  • 标签: 凤凰山 潮汕地区 民俗 春节 象征 仪式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双庙村.据载:"(宋家双庙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双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宋家双庙村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家,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家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家都是住在龙王庙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国明代伟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毅然放弃仕途,寄情山水,足迹踏遍了祖国大半河山,遍游名山大川,《徐霞客游记》(以下简称为《游记》)是徐霞客的旅行手记,里面记载的内容涉及明末的地理、政治、经济、文

  • 标签: 《徐霞客游记》 明代 广西 饮食习惯 服饰文化 居住习惯
  • 简介:1996年9月,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承办了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在这次研讨班上,94岁高龄的钟敬文教授就当前中国民俗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了三次演讲,本文就是根据钟敬文教授的第三次演讲录音整理而成.钟敬文教授在文中所谈到的中国民俗学者的知识修养问题,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至为重要.我们特别推荐此文,希望引起国内民俗学界(尤其是中青年民俗学者)的重视.

  • 标签: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知识修养 知识结构 研究方法 作家文学
  • 简介: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现状的描写及对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引起某些民俗变迁的研究,认为:回族妇女在由传统单一的性别角色(家庭主妇)向家庭与社会二重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引发了自身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又是导致回族社会中某些民俗变迁的直接因素.

  • 标签: 昌吉市 回族妇女 社会参与 生活民俗 观念 变迁
  • 简介:自古以来,“江湖”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或兴风作浪,或潜流涌动,成为正统社会秩序的映照,甚至发展为对立。要解开“江湖”的神秘面纱,就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刘平教授所著《中国民俗通志·江湖劫一书钩稽推绎,对中国历史上的“江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使不为正常社会所熟知的“江湖”完整再现。该书成功解决了材料、形式等问题,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不仅是一部史料翔实的志书,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 标签: “江湖” 中国民俗 通志 简评 倒影 社会秩序
  • 简介:本文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出发,对新时期民俗类专题博物馆陈展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展览是人本思想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促进民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展览模式。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创新 发展
  • 简介: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6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彰大会上,本刊名誉顾问乌丙安教授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国家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进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视野。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乌丙安 民俗学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人造旅游景点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补充,以丰富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层次,是旅游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我国人造旅游景点发端于香港的"宋城"和深圳的"锦绣中华",在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榜样示范、盲目发展,跌入低谷,深刻反思,重新审视的阶段。目前,中国部分的人造旅游景点都尊崇着"大而全"

  • 标签: 旅游解说系统 人造景区 旅游景点 风景区 交通标识 旅游资源
  • 简介:敦煌石窟晚唐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女子乐舞服饰,涉及发式、面饰、衣装、鞋履、佩饰等.这些乐舞服饰,是在我国中原乐舞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融合西域乐舞服饰以及中亚服饰等城外有益成分形成的.

  • 标签: 女子 乐舞服饰 民俗 敦煌石窟
  • 简介:史料笔记对民俗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晚清史料笔记对民俗的记载而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民俗的记载,二是保留了近代以来民俗变迁的资料。笔记史料对民俗的记载虽有零散、芜杂等固有的缺陷,但其记载更为丰富多彩、细致生动,同时也更为客观、可靠。

  • 标签: 笔记 民俗 史料
  • 简介:土乡:孕育土族灿烂文化巍巍龙王山,滔滔大通河.这山环水绕的地方,就是素有土乡之称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这是一片黄色的土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交错嵌接,群山环抱着谷地,谷地里生长着作物,也生长着俯首向地的农民,土地最虔诚的植物.然而最醒目的黄色还是那些用黄土夯筑的庄廓.一列列一行行于无形中形成规则,于散乱中自成体系,犹如一个庞大家族纷繁而又界限分明的谱系.在四季的阳光下,细长的巷道衍生的还是发展与壮大的主题,十八板土墙上生长着苔藓,也生长着某种温柔的东西.一年四季,太阳东升又西落,月亮缺了又圆.黄土庄廓稳稳坐在日月里,隐在柳阴下,缓缓讲述关于农业和农村的历史.

  • 标签: 互助土族自治县 民俗旅游 经济发展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 简介: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俗研究》 语境 民俗关系 事件研究
  • 简介: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的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的复苏与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与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的“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呈现的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与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 标签: 民俗宗教 村庄政治 三官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