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HIV抗体检测有多种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凝集试验(agglutintiouassays)、颗粒吸附试验(PA)、斑点试验(dotblotassays)、免疫印迹试验(WB)、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沉淀试验(RIPA)等.而我国在HIV抗体初筛检测中经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ELISA、PA和胶体金/硒快速检测方法.为了比较这3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在检测HIV抗体中结果的一致性,为HIV感染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我们采用4种HIV抗体检测试剂对270份血清样本进行了平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胫骨远端解剖板、胫骨远端锁定板治疗Pil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Pillon骨折治疗,其中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组8例,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组14例,胫骨远端解剖板组21例,胫骨远端锁定板组43例。结果87例中有76例获得随访,随访2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外固定组4.6月,外固定架组4.0月,远端解剖板组3.8月,远端锁定钢板组3.3月。根据按Mazur评分法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78.8%,外固定架固定组80%,远端解剖板组87.2%,胫骨远端锁定板组92.6%。结论对于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者,首选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对于需要切开复位者,局部皮肤条件极差者可选用有限切开外固定架固定;对于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可行胫骨远端解剖板;对于粉碎骨折但局部皮肤条件允许,选用胫骨远端锁定板。
简介:探寻可替代甘油并简化复温后洗涤过程的较理想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为低温保存红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便利。依据血红蛋白溶液浓度与其在波长为412nm处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建立红细胞回收率评估方法,研究比较了使用5种低温保护剂实现人类红细胞液氮深低温保存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35.5%(w/v)甘油的保存效果最佳,其回收率为97.84%;其次为25%(w/v)右旋糖酐40,其回收率为85.08%;再次之为1M海藻糖(加载并孵育17.5h),其回收率为55.35%;回收率最低的两组为1M海藻糖(未经孵育)和10%(w/v)的二甲亚砜,对应的回收率均不足35%。初步推断:右旋糖酐40是一种可望替代甘油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生化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旨在推测红细胞悬液的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本研究所用36份血液标本均来自我市中心血站、南宁市中心血站和桂林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分别在保存0天、7天、14天、21天时对红细胞悬液的钠(Na+)、钾(K+)、氯(CL-)、酸碱度(pH)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Na与PH值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出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各组间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而Cl在各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红中K+及乳酸含量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正常生理值。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入院后行CT检查,比较CT与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效果。结果CT、MRI和CTMRI对脑出血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P>0.05)。CT、MRI和CTMRI对脑梗死和动脉瘤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CT、MRI、CTMRI对脑梗死及动脉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N(P<0.05)。MRI诊断成本和总费用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单纯CT和MRI相比,CT联合MRI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理想,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毛细血管血糖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结果的相关性及差异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6—12月期间308例血糖检测对象进行静脉血糖及毛细血管血糖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血糖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测得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浆测得的血糖值分别为(11.83±4.79)mmol/L和(10.76±3.84)mmol/L,毛细血管血糖测得值较静脉血浆测得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并定期与静脉血浆测得的血糖值进行对比,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糖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 CR和 DR诊断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4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R、 DR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检查后对 84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 3周到 1个月患者进行复查,发现 84例患者共出现了 126处不同的骨折状况。将 CR检查 84例患者的骨折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诊断的准确率为 80.2%,漏诊率为 19.8%。将 DR检查 84例患者的骨折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诊断的准确率为 93.6%,漏诊率为 6.4%。证实 DR检查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 CR检查,检查的漏诊率要明显低于 CR检查,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使用 DR检查的方法诊断肋骨骨折不仅准确率较高,同时也降低了漏诊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此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分娩组、阴道分娩组。经过详细的检查可知,80例产妇中,有38例,系2次及2次以上剖宫产、疑巨大儿、横位、这次分娩仍然存在上次剖宫产指征,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分娩,另外的42例产妇,具备阴道分娩条件,可以选择使用阴道分娩。结果阴道分娩组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再次进行剖宫产分娩组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中,选用阴道分娩的方式,较为安全有效,适合身体条件合适的产妇选择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如何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各50例,A组采用断脐后纱布包扎24小时,完后脐带消毒干燥暴露;B组采用纱布包扎24小时后用一次性护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完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A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得出为了防止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脐带护理最佳时机是新生儿出生后2-3天。结论新生儿在出生后,脐带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脐带护理在预防脐带感染的同时更重要可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医务人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选择脐带护理的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带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中图分类号R1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039-0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取环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要求取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进行取环者50例(观察组)和采取传统常规取环5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0%(x2=3.745,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阴道出血时间(2.5±1.5)d,低于对照组(4.0±2.2)d,(t=2.311,P<0.05)。结论B超监视下取环可提高取环的成功率,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