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第二肝门旁肝细胞癌(HCC)热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34例第二肝门旁H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4例;平均年龄(53±14)岁;病灶最大径≤5 cm。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观察局部肿瘤进展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4例患者共34个病灶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其中射频消融28例,微波消融6例;单针消融病灶27个,双针消融病灶7个。所有病灶术中即时超声造影均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原肿瘤病灶,并未见明确血管损伤征象。无发生消融相关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4天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内血栓形成,未做特殊处理。中位随访时间19(2~61)个月。术后1个月发现1例病灶残留,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3/34)。术后7个月1例局部肿瘤进展,局部肿瘤进展率为3%(1/34)。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采用合理的消融策略,超声引导下对第二肝门旁HCC进行热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武警部队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肝性脑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氨水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分别为(61.84±11.34)IU/L、(47.67±12.37)IU/L、(37.96±5.56)μmol/L、(54.85±12.7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48±10.63)IU/L、(64.30±13.52)IU/L、(50.74±6.73)μmol/L、(68.56±12.63)μmol/L(t=8.935、6.417、10.352、5.406,均P<0.05);观察组肝性脑病评分为(0.77± 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8±0.10)分(t=55.17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4.0%(36/50)(χ2=5.263,P<0.05);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为(45.85±4.27)s,短于对照组的(59.58±5.63)s,数字符号试验(DST)、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分别为(56.25±9.76)分、(4.76±0.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53±9.62)分、(3.31±0.25)分(t=13.740、7.595、15.127,均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NH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08~20011年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降血糖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8年~20011年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应用数据,分析比较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数量及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DDDs排序前3位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及格列喹酮。药品销售金额首位为阿卡波糖,另外那格列奈销售金额逐年上升,稳居第2位。结论:2008年~2011年我院门诊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的数量和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价廉且疗效确切的降糖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品种选择中体现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度每月1天门诊患者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11472张处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107张,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8.4%;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4.9%。结论门诊患者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使用频次、联合用药、选药不合理等方面。因此,还应进一步强化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意识,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本组患者均接受腹部B超诊断及电子胃镜相关检查。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断情况。结果腹部B超脾静脉内径增大检出率为60.0%,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大检出率为64.0%,脾脏增厚检出率为70.0%;以胃镜检查结果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B超诊断脾静脉内径增大、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大、脾脏增厚与其诊断情况与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腹部B超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效果显著,其诊断情况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所在科室的1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4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彩色B超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研究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厚度及脾静脉内径的关系以及研究组不同门静脉内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更高,P<0.05。结论彩色B超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患者的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及Qsv/Qpv值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疗效。方法全部48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16例按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规内科综合护肝(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16例在常规方法上合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组16例在常规组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各20mL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日1次,14天为1疗程。结果合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有效率为93.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度肝炎,取得了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诊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 2016.1~2020.1期间共计 20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其中实验组( 100例)选择使用 VDPAP诊疗方式;对照组( 100例)使用常规 VDPL诊疗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93.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用药次数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培门冬酶可在后续动态监测之后逐步作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投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肝硬化门脉高压 TIPS 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对于的护理措施。 方法: 随机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患者行 TIPS 术,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术后有 16 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有 6 例患者发生分流通道狭窄、阻塞,有 1 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 23.96% 。在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均已恢复。 结论: 加强对 肝硬化门脉高压 TIPS 术后患者的观察,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P<0.05);两组治疗前PR间期、QT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PR间期和QT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P>0.05)。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