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晚期食道癌通过常规放疗以及三维适形放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中晚期食道癌患者资料8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放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通过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放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软组织肉瘤患者采用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经病理学检测或术后复发确诊为软组织肉瘤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将其分成两组,术前组和术后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扩大根治手术切除术,术前组患者单次放射剂量为3Gy共治疗2周;术后组患者于手术后1-3周后开始放射治疗,单次照射剂量为2Gy,共治疗5周,若术后存有残留肿瘤灶,则照射剂量增加至60-70 Gy,结果:术前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82.0%明显高于术后组,其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4.0%、20.0%与术后组24.0%、32.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二维普通放疗;观察组患者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放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及放疗3个月复查,观察组CR+PR治疗有效率(90%)显著好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年的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口干、张口困难、皮肤反应等不良放疗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明显降低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临床上医治食管癌患者,干预工作展开过程中,观察施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干预,具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由本院接受诊治,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期间,食管癌患者80例,收集成研究对象,经由系统抽样后,确立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常规放疗措施,试验组纳入研究对象,施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措施,治疗工作展开后,两组比对,各干预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工作开展后,干预对象获得治疗总有效率,其评估结果,试验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对象获得不良反应发生率,其评估结果,试验组所得数值,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医治干预,施用于食管癌患者临床医治的干预工作中,干预所得评估结果更好。在积极、有效的干预之下,患者的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预后更佳,优越性更强,值得推广至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Ⅱ~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并采用替吉奥辅助放疗及卡培他滨辅助放疗两种治疗方式。对比过程中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神经毒性、呕吐恶心、骨髓抑制等)以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辅助三维适形放疗法,实验组采用卡培他滨辅助三维适形放疗法,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56%和61.72%,远处转移率为32.60%,局部复发率为22.22%,实验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44%和69.57%,远处转移率为31.11%,局部复发率为17.78%, 实验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较,实验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及泌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辅助放疗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手足综合征毒副作用发生率,但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既往对放射治疗后出现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放射性肠损伤研究的关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分析STAR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806117)数据库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例数据。纳入2008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治疗的848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宫颈腺鳞癌;(2)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至少有下列不良因素之一: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淋巴脉管浸润或宫颈肌层深部间质浸润;(4)术后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5)同意并能够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有智力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全组848例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了放射治疗。盆腔放疗剂量为1.8 Gy/d或2.0 Gy/d,每周5次,总剂量45~50 Gy。563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开始放射治疗,其中282例患者采用单纯辅助放疗,281例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案(单药顺铂);285例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术后辅助放疗期间的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慢性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情况。其中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问卷3.0(EORTC QLQ-C30),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分别于患者放疗前(即手术治疗结束后1周)、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全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评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定义为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消化道症状不能好转或者改善,分级标准参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标准4.0版(NCI-CTCAE 4.0版)中的胃肠道部分。结果848例患者放射总辐射剂量为(47.8±4.6)Gy。术后辅助放疗期间,急性期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恶心(46.0%,390/848)、呕吐(33.8%,287/848)、便秘(16.3%,138/848)及腹痛(10.3%,87/848)。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回收问卷346份和250份,QLQ-C30调查问卷显示,恶心或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得分均较放疗前(手术后1周)和术后放疗期间改善(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提高[放疗前,手术后1周:59.7(0.0~100.0)分,术后放疗期间:63.1(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75.2(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24个月:94.1(20.0~120.0)分,H=253.800,P<0.001]。完成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8%(34/346),其中97.1%(33/34)为1~2级不良事件,表现包括腹痛、便秘、便血、腹泻;1例(0.3%)出现频繁腹泻>8次/d,为3级不良事件。全部治疗结束后的24个月,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6%(24/250),并未随着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2=0.008,P=0.927)。1例3级腹泻患者症状未见改善。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常见的治疗相关性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和腹泻;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且随时间延长不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淋巴结状态和分子标记物c-myc在胃癌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放疗的预测作用,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分为A组、B组,A组术后予以放化疗,B组术后予以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复发及转移情况。进一步分析淋巴结阳性率和c-myc(+)患者临床结局差异。结果30个月后2人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者转移。34人发生复发,单部位复发23例,6例多部位复发,5例部位不详。3年总生存率为79(79.0%),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6(96.0%),3年无腹膜转移复发生存率80(80.0%)。c-myc(+)为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选择一种合理的辅助治疗方式,既可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放疗对比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分隔放疗治疗)和观察组(进行加速超分割放疗),每组60例。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放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NSCLC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56例)与3D-CRT组(56例)。3D-CRT组采用3D-CRT,调强放疗组采用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靶区剂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EA125)]、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调强放疗组疾病控制率(69.64%,39/56)高于3D-CRT组(46.43%,26/56),P<0.05。调强放疗组适形数值、靶区数值高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血清CYFRA21-1、VEGF、CA125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CD3+高于3D-CRT组,CD8+低于3D-CRT组(P<0.05)。调强放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7/56)低于3D-CRT组(30.36%,17/56),P<0.05。结论与3D-CRT相比,调强放疗应用于老年NSCLC患者治疗中,可改善免疫功能,增加靶区剂量,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放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与放疗,观察组放疗期间的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血液系统异常等毒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体积和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时,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常规方法(全盆腔体外放疗联合后装近距离照射治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归为对照组,将另外40例使用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0%,对照组总有效仅为70.0%,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调强放疗结合后装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发现,其相比常规的治疗而言,能够提高患者病灶靶区干预的准确性,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因此具有安全性,故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三维实行放疗与调强适形放疗物理计划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80例患者分为甲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剩余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调强放疗物理计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结果:乙组的预防照射区放疗情况与肿瘤区放疗情况显著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行常规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两者放疗结束后一年至死亡期间的一年生存率、安全指标、角色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增高显著,对照组一年生存率低于实验组,对照组膀胱反应、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骨髓抑制、直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及有效率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疗效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子宫内膜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近距离放疗与体外放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女性老年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2例。近距组给予近距离放疗,体外组给予体外放疗,比较两组五年生存、复发转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近距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率与体外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58、0.083,P>0.05)。近距组泌尿系统损伤率(13.46%,7/52)低于体外组(36.54%,19/52),P<0.05;近距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与体外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体外放疗,近距离放疗能够减轻患者泌尿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