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30名参加健康体检人员,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临床生化指标检验,观察临床检测结果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较低,球蛋白(GL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脱氢酶(LAP)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进行研究,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所有人员均实施微生物检验,观察两组生化指标水平及生化指标阳性率。结果:实验组ALT(80.14±22.64)U/L、AST(96.21±13.43)U/L、CHE(14.47±1.47)kU/L、TBil(24.28±4.15)μmol/L,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5.81±8.11)U/L、(28.32±7.55)U/L、(2.42±11.42)kU/L、(14.46±2.12)μmol/L,P<0.05。实验组ALT阳性率87.50%、AST阳性率90.63%、CHE阳性率87.50%以及TBil阳性率97.5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12.50%、15.63%、9.38%、18.75%,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中期胎儿染色体异常患者的产前筛查指标MOM值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在本院接受产前筛查并诊断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800例孕妇(观察组)和在同时期接受产前筛查并经产后随访确定为分娩健康新生儿的800例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筛查指标MOM值。结果 观察组孕妇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的MOM值低于对照组,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MOM值则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果产妇在产前筛查中发现甲胎蛋白或游离雌三醇过低,或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过高,那么,可能意味着产妇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方法: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糖耐量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6例和冠心病合并T2DM组,统计并对比两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T2DM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0~1级率均显著比单纯冠心病组高(P<0.05)。冠心病合并T2DM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较单纯冠心病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较单纯冠心病组低(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相关血脂生化指标改变更显著。
简介: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心血管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按照急性生理年龄慢性健康评分表,低于18分划为低危组(16例),高于18分划为高危组(16例),再抽取1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4h内静脉血液监测常规凝血指标,对比三组数据的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高危组和低危组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各项数值均超出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肺栓塞患者的血液检查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可以更直观的判断凝血情况,有效监测血液凝固纤溶过程,及时的为患者溶栓保证其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细节护理模式实施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对其血气指标改善的效果。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4月-2023年4月这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总计80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气指标较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效果十分显著。
简介:摘要:在当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指标的设定与改进成为关键性的议题。本文着重研究并探讨了在该背景下如何更合理、更准确地设定与改进临床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深入分析现有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指标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建议和实施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医院和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本文阐述了科学、合理的指标设定对于促进医院临床科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以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本文旨在为医疗机构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以推动国内医疗健康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检中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估是否存在血常规指标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的500名参与体检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和定量CT腰椎骨密度测量,并采集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血常规指标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研究的500名参与者中,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具体来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而白细胞计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相关性在统计学上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体检中的血常规指标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血常规指标可能与骨代谢和骨质疾病有关,进一步强调了体检中血常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骨密度异常的筛查和评估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护理敏感指标在降低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22年1月开始实施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现将2021年收治的4450例患者(常规护理方案)与2022年收治的5550例患者(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观察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前后的舒张压和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再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 对比CT增强检查后的舒张压和心率,甲组患者波动较大,乙组患者较为稳定,明显乙组更优,数据结果P<0.05,组间差异性存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4%高于乙组13.91%甲组的外渗率0.52%亦高于乙组0.11%,同样乙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患者在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实施后对稳定舒张压和心率效果显著,利于不良反应的减少,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应用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8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戊酸钠)与对照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70.00%(28/40),P<0.05)。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控制脑卒中后癫痫的发作情况,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指标下的癌痛护理对肿瘤科病房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70例集中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质量指标下的癌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针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感评分进行记录,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疼痛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差异显著存在。(p
简介:摘要:目标:建立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探讨其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效力。方法:采用两组专家信函法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系统指标;选择35名护士,在采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管理方法之前,为2021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建立手术室质量敏感指数项目管理系统,并在采用敏感质量指标项目管理方法之后,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的500个应用程序比较手术前后手术室的确切数量、手术事故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管理评级。结果:与应用前相比,设备在应用后手术中使用的表的确切数量、设备传输的表的确切数量、为手术项目准备的表的数量以及放置在物理位置的合格表的数量都有所增加(p < 0.01);减少不良手术事故(p < 0.01);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和药品设备管理都有所增加(p < 0.01)。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评估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作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