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名校牛津大学是一个历史悠久、学术传统的大学,近些年来在英国音乐学界的研究中,牛津大学的音乐研究特色逐渐的突出出来,在英国音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牛津大学的音乐研究,集中地反映出了理论加实践相互结合的治学思路。本文以对于牛津大学的音乐研究为主,总结出了英国音乐的教学以及研究特点,对于音乐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分析研究。

  • 标签: 牛津大学音乐学 英国音乐学 教学与研究 音乐表演研究
  • 简介:尽管20世纪以来的许多作曲家们在音乐语言上有了较大的拓展,并且将音色、节奏、织体等上升为重要的结构布局手段,然而,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在音乐发展的逻辑关系上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不同的结构布局方法,只是对音乐时空不同的分配而已,从这一角度上讲,作为与调性和声的结构并行发展起来的传统曲式,仍可成为无调性音乐语言的结构布局方法之一。这里笔者通过对乔治·本杰明的钢琴曲《海顿之名的冥想》的分析所获得的启示。

  • 标签: 作曲技术理论 现代音乐语言 传统曲式
  • 简介:20世纪,琴乐文化经历了其漫长生命中最为剧烈的一次转型。在多重非本位因素倾压下,当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同传统琴人之间已然产生变异。本文基于琴乐音响实体,在近现代广陵琴派的风格标志及师承关系下,由琴乐语言表达中的音时展衍、声韵关系以及音乐表现力三个方面,对张子谦、刘少椿、龚一、成公亮等前后两代琴人的琴乐语言表达进行横、纵两向的比较研究,试图反思20世纪古今、中西、雅俗等多方元素碰撞和交融下,包括古琴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直面现代时所共同发生的“汇流”。

  • 标签: 转型 汇流 广陵琴派 琴乐语言表达 张子谦 刘少椿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征差异,指出这两种语言在美声唱法发声上的差异对美声唱法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美美声教学,吸取美国美声教学中的精华,提高并完善中国的美声教学体系。

  • 标签: 美声唱法 中美美声教学 差异比较
  • 简介:电子音乐作为时代的音乐符号和标志,代表着一种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的音乐发展形式。在兼顾声音创新的同时,如何形成独特的电子音乐“语言”已经成为创作一首优秀作品的重要因素。选择意大利作曲家亚历桑德罗·契普里亚尼(AlessandroCipriani)创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光》进行分析恰恰是因为这部电子音乐作品是一首将音乐艺术、电子技术和文化深度高度融合的经典之作。

  • 标签: 电子音乐 传统民间音乐 音乐“语言” 多元文化“语言”
  • 简介:《音乐传播导论——音乐与传播的互文性建构》一书,系武汉作者汪森、余烺天合著的一部阐述与构建音乐传播的专著。该书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写作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音乐传播的发展脉络、传播理论、音乐传播现象及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具有视野宽泛、材料丰富、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等特点,对于了解和认识该学科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 标签: 音乐传播学建构 交叉性质 学科现象 学科建构
  • 简介:伍国栋先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接受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有深厚的传统音乐研究功底,在引入外来学术理念的同时将其消化吸收并用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探索的实践之中。经过多年对民族音乐学学术理念系统梳理并加以夯实,然后将既有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与民族音乐两种学术理念整合,从而形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科理念,从初版《民族音乐概论》到增订版凸显这种崭新的面貌。他的探索具有开拓与践行意义,引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 标签: 伍国栋 中国民族音乐学 开拓 践行 学术榜样
  • 简介:丘鹤俦编写、1920年出版于香港的(第一集),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扬琴教材.在中西因素的结合和各方面历史环境的影响下,的面世有其必然性,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扬琴领域.在里,丘鹤俦首次总结提出了扬琴演奏的左右竹理论和"竹法十度"理论,为广东扬琴音乐的传统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之后日益多样化的扬琴技巧发展提供了依据.中的练习曲对后人研究和学习地道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规律提供了实物资料,使今天的广东扬琴音乐加花演奏有所依据.作为由中国人在中国编写的、从文字到谱式到思想等都完全是中国的传统样式的第一本扬琴教材,其本身就是扬琴中国化的最好体现.

  • 标签: 《琴学新编》 第一部扬琴教材 扬琴 扬琴演奏技法 扬琴练习曲 扬琴的中国化
  • 简介:巴赫“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律学问题始终是巴赫研究者们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现代巴赫专家Kellner,HerbertAnton先生认为巴赫是在五度相生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他将五度相生律所产生的“最大音差”平均五等分,然后选择五个纯五度分别减去这五分之一的“最大音差”,形成了巴赫的“调节律”。本文作者运用现代律的研究方法对该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和理解,并对此提出质疑。

  • 标签: 巴赫 DAS Wohltemperierte Clavier 调节律
  • 简介: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语境中,比较艺术这门学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它的强势走向。该论文的写作是基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载体的对比研究变得更为具体化,从作品的分析中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由于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采用的物质元素有所差异,使人们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时间艺术。然而音与画的共性通过心理的联觉作用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渗透的。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觉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终通过音乐中的“色”与绘画中的“色”互为交融,从相应的作品中找出两者间的共性和互通性。

  • 标签: 比较艺术学 音乐 绘画 联觉
  • 简介:本文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目标出发,依据民族音乐所依附的主要手段——田野调查的基本属性,对学科中所包含的主观性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引发出田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问题。

  • 标签: 田野工作 主观属性 作伪
  • 简介:笔者曾写过《高校音乐专业声乐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一文,本文就这个问题继续延伸,从多个层面探究这个问题。

  • 标签: 高校 音乐学专业 现状
  • 简介:戏曲文学批评的现代化体系构建是伴随着戏曲文献、唱演、美学批评和传播接受等诸多方面深入展开下的必然产物。李志远新著《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依次通过对形态构成、文献整理、思维特征、批评美学等不同专题展开论述,深入聚焦戏曲批评的潜在思维、诗性精神和美学意义等多种层面。某种程度来说,形态批评的研究可谓是批评的批评。

  • 标签: 中国古代戏曲 批评形态 曲学 评介 美学批评 思维特征
  • 简介:女性主义的学术成就及其在音乐中的情况①(上)〔美〕珍妮·鲍尔斯金平译编者按:这篇译文所谈及的音乐领域内的女性主义(Feminist)这一问题,是国内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和作曲界关注但又尚未展开讨论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国外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及...

  • 标签: 女性主义研究 音乐学 学术成就 美国音乐 女性研究 女性主义批评
  • 简介: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其中,描写男女之间相逢、甜蜜、感伤、离别、诅咒的内容最多。表现在音乐上,调式种类也非常多,最常见的是清商音阶的徵调式,而微调式中又以五声微调式最多。由于特定的文化地理因素影响,陕北情歌里既有中原正统文化的含蓄,北方游牧文化的率直,也有江南渔猎文化的婉约,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混血儿”。是容纳了原始野性美的爱情诗篇。

  • 标签: 陕北民歌 情歌 婚姻习俗 五声微调式 清商音阶
  • 简介:在中华世纪坛遴选的25位“中华文化名人”中,晚明世子朱载堉作为古代乐律学家,唯一入选。他的杰出贡献是早于欧洲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数理理论——“新法密率”。他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具体研究中坚持以数为本,对世界影响很大。文章拟解读朱氏在具体研究中是如何以数为本,并阐述他的睿智及贡献。

  • 标签: 朱载堉 律学 以数为本 科学理性
  • 简介: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纯律理论,但是在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及其大量有关文献中却包含着纯律的实践和理论。琴律的记述年代较晚,未能形成系统的纯律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纯律实践。结合其它材料,文章获得这样一个认识,即纯律的运用并非必然地与复调音乐和功能和声体系共生,在旋律性的单音音乐发展中也同样有所实践。

  • 标签: 曾侯乙编钟铭文 纯律 下角 变商
  • 简介:将人类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以人为中心来研究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发挥教育行为的功能来提升人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的现代性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本土文化的优势遭受着有史以来更为严重的冲击。本土音乐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冷落和有被现代音乐吞噬的可能性的境遇。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将本土音乐融入到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体系中去,让每位学生能知晓并接受本土音乐,感知本土音乐的文化魅力.充分利用好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获得与现代音乐相当或者甚至高于现代音乐的审美取向,是当下职能部门、学校、教师需要认识并重视的教学改革方向。

  • 标签: 音乐课程 本土音乐 教育功能 文化传承 教育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