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中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17例,17例患者交叉配型后血小板输注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交叉配型前,输血有效性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使得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输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两种方式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探讨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 某 院的血液样本进行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样本数量为 940 份,通过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比其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从检测上看,在 940 份血液样本中确诊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 49 份占比为 5.2% 。从抗核抗体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上看,为 75.5% ( 37/49 );而抗核抗体谱得到检出准确率则为 87.8% ( 43/49 );最后,则是两种策略的联合检测,其检出率为 95.9% ( 47/49 )。 结论: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具有准确性上的保障,能减少漏诊、误诊,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治疗、重大疾病预防准备提供支持。

  • 标签: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检测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症新生儿,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研究组)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尿常规及尿微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检出率0.00%。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95.00%(38/40)较尿常规检测80.00%(32/40)高15.00%,差异对比P

  • 标签: 尿常规 尿微量蛋白检测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研究对象遵循急救护理路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急救用时、急救成功率以及急救满意度比较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上述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进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类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其表现症状主要有突发性呼吸困难、面色异常、发绀出汗、烦躁,还伴有咳嗽及咳痰为粉红泡沫状,严重时可致脑缺氧及昏迷 [1]。该病具有病情病情发展急快、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般在患者刚开始发病时给予院前急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用以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现将具体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我院所收治的 140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 7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8: 32,年龄在 61-73岁间,平均年龄为 66.7岁 ;试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 36: 34,年龄在 60-75岁间,平均年龄为 65.8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依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行院前急救护理,护理路径有我院科室主任、护士长功能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备齐急救物品,定点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所有参与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系统性培训,持证上岗,包括急救医师、急救护士以及驾驶员等 ;接到急救电话后,即刻出诊,在车上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等等,同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自救,到达现场后,遵循急救护理路径中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处理 ;急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之中,于临床护理路径表上 签名,明确已经执行的急救护理内容,却各项护理计划、措施均明确无误。     2结果     2.1 急救用时及急救成功率统计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研究对象自接诊至抢救用时、接治至专业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98.57%,对照组 70例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为 88.57%。试验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显著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是应用于急救工作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标准基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缩短急救反应时间也是降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率,提高患者治愈几率的必要保障。从这个角度来说,备齐急救所需物品、仪器,将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救护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院前急救也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病情进行精准、全面的评估,并将医疗机械设备妥善应用于患者身上。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出预见性判断,及时发现问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发病较为急骤,且病情严重,需要在现场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是提高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应用急救护理路径,规范院前急救工作也就有其必要性。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院外发生突发性急危重症或事故时,医护人员在院外对其进行现场抢救,并将患者迅速安全的转运至医院救治的一系列流程 [4]。急性左心衰具有发病急且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伴有呼吸困难症状,不能随便移动,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能否得到有效地抢救,是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重点,所以院前急救很有必要。临床护理路径是综合性的护理方式,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的护理模式,实际上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整体护理过程,院前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后,只需要 15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对患者的抢救 [5-7]。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对患者抢救的效率,减少抢救时间。在本院接受救治的大部分急性左心衰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后,均得到成功转运,并在到达急诊科前,呼吸症状已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急救護理路径的应用能够大幅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主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按照规范化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增进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护理安全 [8-9 ]。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护理流程,大幅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提高了急救成功率,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国宇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际效果 [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 02): 109.     [2]杨秀森 .优化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11): 76-78.     [3]李治,杨启蓉 .院前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 40): 1+14.     [4]佟朦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06): 54.     [5]郭彩霞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 03): 517-51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社会关系质量的社区护理路径,对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 70例入组,年龄> 60岁,随机自愿原则下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 35例基于社会关系质量开展社区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服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结论:基于社会关系质量实施社区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社会关系质量 社区护理 老年 高血压病 服药依从性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膝关节置换術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 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关节功能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根据疾病或手术类型由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严格按照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表给予标准化治疗护理,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 [1]。我院对行 TKA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取得的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行 TKA的 82例患者,其中男 42例,女 40例;年龄 35~ 88岁,平均年龄( 60.2±8.4)岁;手术原因:骨性关节炎 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26例、强直性脊柱炎 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行 TKA适应症者;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脑、心、肝、肾、肺等疾病不能纠正者;②行 TKA术前已发生感染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 TKA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计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并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主要以时间为框架基础,明确护理人员在各个时间段需要的工作重点,并对每个阶段的护理内容具体化,从而使路径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质控管理:成立以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管床护士等成员组成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表,护士长主要担负护理工作的质控与检查职责;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担负督导作用;观察护士主要担负路径表内容落实完成;同时,由管床医生配合完成膝关节功能评分。具体包括:①入院第 1d护理内容: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通过各风险评估量表、 Hss评分以及术前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包括疼痛管理方案、术前康复计划等。通过图文、多媒体、及网络数据平台向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锻炼。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②入院第 2d(术前 1d):做好术前准备,包括药敏试验、药物准备、饮食指导、皮肤准备(备皮 -酒精消毒 -医生标识并包扎)等,向患者发放营养代餐,并告知食用方法。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术前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再次做加强及有针对性的指导。③术后当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安返病房后可指导患者早期饮水,如无恶心、呕吐,可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引流管护理;血栓预防;根据疼痛评估分值给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镇痛管理。④术后 1~ 3d:复查血常规、生化;指导患者使用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与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伤口护理;疼痛管理;预防便秘;播放膝关节置换健康教育视频,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屈伸膝关节等功能锻炼;复查 X片及患肢血管彩超后,术后 1d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动及行走,下床一定要遵循下床“三部曲”,做好心理护理及安全教育。⑤术后 4d~出院日:扶床慢下蹲动作、扶护栏上下台阶、背墙蹲靠等训练。⑥出院标准:患肢无明显疼痛,膝关节伸直良好,屈曲度 >90°,伤口无感染迹象即可出院;给予出院宣教,包括复查、功能锻炼、切口护理等 [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SS)评估,总分 100分,共分为 6个项目,评分≥ 85分为优, 70~ 84分为良, 60~ 69分为中,≤ 60分为差 [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 [n( %) ]表示,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 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 78.05%( P<0.05)。     3 讨论     TKA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 TKA术后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失去平衡作用或肌力减退可引起假体松动、膝关节不稳定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TKA术后给予康复锻炼至关重要。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是通过结合护理团队建设、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为一体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是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护理工作提供一个程序化的指导,明确了患者各个阶段的康复目标,这可促进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价和改进;二是护理人员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为指导,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主动沟通接触,能够及时发现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患者通过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康复护理的程序和内容,了解在各个时间段康复训练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和积极性 [4]。同时,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设计也为术后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 TKA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魏岚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 2): 154-155.     [2]邓永鸿,张慧,曾子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J].护理学报, 2017, 24( 12): 27-32.     [3]陈旭 .快速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 4): 88-89.     [4]曾雪群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 1): 148-149.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现已明确[1]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女性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HPV E6/E7蛋白的持续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 HPV E6/E7mRN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来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mRNA 检测在宫颈病变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E6E7mRNA 宫颈病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7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6例,对照组 36例。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 P< 0.05),应激反应指标比对照组优( P< 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病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9例受检者划入体检组。为受检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受检者的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结果:患病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体检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均低于体检组受检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诊断检出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可明确患者血清与胰岛素水平,为患者对症治疗。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血清C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伸性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3月在本院治疗的 92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性护理路径。对比 2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 6个月后在疾病病因、影响因素、并发症防护、自我管理、日常康复锻方面的认知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延伸性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 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 标签: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延伸性护理路径
  • 简介:目的:构建表达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和肿瘤相关抗原间皮素(mesothelin,MSLN)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系,评估其作为靶细胞在评价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力中的应用。方法:构建表达荧光素酶、MSLN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胰腺癌细胞系,抗生素筛选后,有限稀释法获得单细胞克隆,并验证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体外检测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力。将构建的细胞系接种B-NDG小鼠建立表达荧光素酶的胰腺癌肿瘤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荧光素酶表达水平,监测小鼠体内胰腺癌肿瘤生长情况。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验证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和MSLN基因的胰腺癌细胞系panc-1-luc、panc

  • 标签: 胰腺癌荧光素酶间皮素活体成像技术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的应用优势及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比组采用HPV检测,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p16/Ki-67检测与B超检查,并应用中医推拿与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96.96%)比对比组的(81.81%)高,实验组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对比组要高;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比组高,住院时长和住院时间均比对比组短,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评分均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在临床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而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缩减住院时间,加快诊断效率,及早治疗。

  • 标签: B超 p16/Ki-67检测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16/Ki-67检测与B超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与中医推拿结合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癌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组。对照患者采用HPV检测,观察组则在B超联合p16/Ki-67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测诊断方法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对照组为76%,观察组为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p16/Ki-67检测与B超共同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同时,为患者介入中医推拿结合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p16/Ki-67检测 B超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