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是研究神经细胞形态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是将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无法满足在单一神经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的需要.本实验在传统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对原混合培养方法在胎龄、取材、温度、消化、换液、抑制剂、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和改进.本培养方法具体改进如下:1.运动神经细胞取自E14大鼠胚胎的脊髓.因为胚胎运动神经元形态分化和化学分化程度较低,体外存活能力强,E14胎鼠脊髓易剥离.而传统方法是取E12~E16.E12胎鼠组织太嫩,不易分离;E16胎鼠脊柱已部分骨化,血液太多,挑离脊髓时易形成撕裂损伤.2.取材时将脊髓沿冠状面切开,取脊髓腹侧半,改变传统的整个脊髓培养,以达到培养单一运动神经元的目的.3.整个取材过程在冰袋上进行,更好的保持细胞活力.4.严格控制胰酶的浓度和消化时间.胰酶浓度是0.125%,37℃二氧化碳孵育箱内消化0.5hr较好,采用4℃含血清的DMEM液适时终止反应.为避免组织丢失,改吸弃胰酶为吸组织于另一试管中,且迅速终止消化反应.5.减少传统方法中的吹打次数,用弯头吸管代替直头吸管吹打;取消离心或细胞筛过目等步骤,降低细胞损害程度.6.细胞种植后改传统换全液为换半液,改传统培养2d换液为定时观察,按需换液.这样不仅保证了细胞在已适应了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减少了污染的机率.7.本方法不使用抑制剂,减少药物对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使神经细胞在更接近于体内自然环境中生长.种植细胞1~2hr即可观察到细胞贴壁,胞体呈圆形,饱满、透亮,有短的突起出现.因此,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大大缩短从取材到种植的时间,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活性,而且成功的获得了相对单一的运动神经元培养物(纯度达90%以上),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体
简介:围绕如何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外语的能力方面,我们除注重理论课和实习课外,还特别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程内,使学员既能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使上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讲座,组织学制作技术,组胚知识竞赛和翻译英文论著。知识竞赛由学员组队参加,最后评出集体和个人1,2,3等奖。知识竞赛的题目涉及到组胚学各个知识点,专业英语等,甚至包括教员从本讲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组胚知识竞赛,帮助学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对组胚学习的兴趣,对全面深入的掌握组胚知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堂的翻译论文活动,提高了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在教员指导下已发表论文摘译10余篇。通过组织学制片技术,培训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现了一些掌握组胚知识坚实的学员,他们中一些人因此而选择了终身从事组胚专业的道路。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知识竞赛,其次是组织学制片技术。在丰富多采的第三课堂活动中,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丰富了知识,拓宽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的预期目的。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简介: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创建于2001年9月,由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6个学科的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而成。创建中,我们对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了对中心实验室人员、用房、仪器设备管理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如今中心实验室已初具雏形,开始显现出明显优势,作为安徽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态学中心实验室在保证正常实验教学同时,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对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现将我们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