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6月~8月间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8~87(58.7±6.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7ml/kg)、B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6ml/kg)和C组(30例,对比剂用量为0.5ml/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注射速率均为5.0ml/s,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评价CT图像质量。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组右冠状动脉远段和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平均CT值均比A组和B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级图像957个(92.7%)、Ⅲ级图像54个(5.2%)、Ⅱ级图像21个(2.1%),图像质量较高。B组中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成像显示≥50%狭窄共219段,左冠状动脉主干2段,右冠状动脉71段,左回旋支57段,左前降支89段,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96.1%、98.0%、86.3%。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的最优剂量为0.6mg/kg,推注浓度为350mgI/ml,此剂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较高。

  • 标签: 对比剂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n—stentchronictotalocclusion,ISCTO)病变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技术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SCTO135例的临床、介入手术资料及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总结PCI治疗技术及经验。结果PCI病变成功率93.2%(136/146),病例成功率94.1%(127/135)。单纯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coronaryangioplasty,PTCA)23例(17.0%)。再次置人支架112例(83.0%)。置人的112枚支架中药物洗脱支架94枚(83.9%)。具有支架内闭塞时间超过6个月、绝对性闭塞、闭塞部位呈刀切状、有分支发出、闭塞长度在15mm或以上、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在45。或以上特征的ISCTO病变较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病变PCI成功率降低(88.2%与97.4%,89.7%与98.3%,81.8%与98.0%,82.9%与97.1%,87.8%与98.6%,86.2%与97.7%,P〈0.05)。8例患者10处病变PCI操作失败,其中导丝不能通过ISCTO病变7处,球囊不能跨越病变2处,开通血管后发生无复流1处。术中发生心室颤动1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9.0%。临床随访4~78个月,造影随访72例(53.3%),发现心绞痛复发23例(17%),靶血管重建16例(11.9%),心脏性猝死4例(3.0%)。结论ISCTO成功PCI因素包括合适的手术时机、适当的手术器械选择及术者的经验及决策。手术难度虽大,但一旦成功,患者将明显受益。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支架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28例冠脉造影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19.7%;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52例冠心病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27.6%;5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中,ARAS患病率为49.0%。45例ARAS患者中,左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右肾动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年龄≥60岁及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冠脉造影后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以便早期发现ARA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于1999年5月26~29日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71届大会。会上由来自欧美等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就近两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其中,血脂及其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方面的最新进展是会议的主要中心议题。

  • 标签: 动脉硬化 粥样 血脂 关系
  • 简介:有研究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占81.8%,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12%,5年发生率为30%~35%,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使在药物干预下,其发生率仍为15%~20%。现将我科采用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患者 内支架成形术 预防 年发生率 药物干预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支架41枚。记录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起始段与椎间隙段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综合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率,并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时间(11±8)个月。结果支架置入术前、后椎动脉起始段内径分别为(1.3±0.4)mm和(2.7±0.7)mm(P=0.000),狭窄率从(64±9)%降至(23±17)%(P=0.000),术前PSV异常高流速(242±102)cm/s,术后降至(87±45)cm/s(P=0.000)。术前患动脉椎间隙段的PI值为0.77±0.19,健为0.96±0.17(P=0.011),术后患与健椎间隙段比较,PI值差异无显著性(P=0.494)。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占29.3%(12/41),表现为PSV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高脂血症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多发,OR=5.7,95%CI:1.3~25.9(P=0.024)。结论CDFI可作为客观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和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随访的重要手段。高脂血症可能是引起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椎动脉 支架 血液动力学过程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方法分析52例急诊PCI治疗患者[3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59±18)岁],术中一经确诊血压下降即常规给予升压或预防性升压治疗.结果52例中22例按照常规治疗的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21例收缩压下降至70mmHg(1mmHg=0.133kPa)以下,经升压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血压回升;预防性应用升压治疗的30例患者中仍有2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但收缩压能维持在75mmHg以上,经调节血管活性药物的速率后血压即刻回升至90mmHg以上.结论急诊PCI治疗时预防性给予小剂量升压药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律失常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24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108例,年龄44~80(63±8)岁.外周肱动脉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并求得脉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50%诊为冠心病,比较脉压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224例中,11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为冠心病.冠心病组除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比例上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外,两组的各种血压参数(除舒张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收缩压和吸烟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他各种参数与冠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脉压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冠心病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 标签: 高血压 脉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75,P=0.007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综合干预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 肺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DL-C、HDLC、TC和TG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DLC、HDLC、TC和TG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而言,通过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较好,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脑动脉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临床上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有着很高的病死率,其目前主要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全球每年确诊的病例数约数百万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发生部位可以单一也可以是多个部位,临床上误诊及漏诊率极高。

  • 标签: 肺栓塞 心室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 抗凝药 肌钙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对比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合并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廊坊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2.8±2.7)岁。另选同期收治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29~44岁,平均年龄(35.8±1.7)岁。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资料,包括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尿酸和尿素氮升高,[(345.2±45.2)μmol/Lvs.(361.5±85.2)μmol/L],[(4.9±1.2)mmol/Lvs.(6.3±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较研究组TG升高,HDL-C降低,[(2.3±0.7)mmol/Lvs.(1.7±0.9)mmol/L],[(1.1±0.3)mmol/Lvs.(1.3±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增加,三支病变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较青年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尿酸、尿素氮,也要警惕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mg/d)、B组(20mg/d)和C组(40mg/d)各40例,治疗至少持续12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值的变化,评价强化调脂疗效。结果3组在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A组、B组和C组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3%、13.5%和5.4%;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个月,3组相对脑血流量和相对脑血容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对达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12个月的强化调脂治疗(40mg/d)可以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缺血区脑组织血流灌注。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降血脂药 治疗结果 CT灌注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见主动脉瘤体(或夹层假腔)消失,支架无移位,无发生截瘫;1例术后18h突发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为95.7%(22/2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2例,发生率为21.7%(5/23),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17.4%);脑卒中1例,发生率为4.3%(1/23)。随访4个月-60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恶性肿瘤转移,另1例为复发性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随访期经复查,5例早期并发内漏者内漏消失,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安全而且有效。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经超声诊断并被临床证实的BAV患者70例(横裂组44例、纵裂组21例、斜裂组5例),并与正常组30例进行比较.测最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观察患者瓣膜有无钙化、狭窄、关闭不全及脱垂.结果BAV患者部分伴有瓣膜回声增强、增厚、钙化和脱垂,可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升部增宽,纵裂组(39.840±6.361)mm,横裂组(37.480±5.793)mm,高于正常组的(30.270±2.348)mm;室间隔增厚,纵裂组(11.180±1.968)mm,横裂组(11.430±1.912)mm,高于正常组的(9.900±0.403)mm;左房横径增大,纵裂组(37.090±8.203)mm,横裂组(37.950±9.058)mm,高于正常组的(30.330±2.820)mm.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BAV有重要价值.BAV可合并主动脉升部增宽、室间隔增厚及左房横径增大,而瓣膜舒张期关闭线形态分类横裂式、纵裂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瓣二叶畸形 彩色多普勒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人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中存在着弹簧圈脱落的风险。因此,放置支架在动脉瘤颈或载瘤动脉内,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以达到稳定的栓塞宽颈动脉瘤的目的。但应用支架使栓塞的过程变得更复杂,风险也更高。需充分做好对患者心理护理、栓塞材料准备及术中观察,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作者将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术中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术中观察 护理配合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血管内支架置人
  • 作者: 江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