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传统组采取了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在基础护理加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传统组与研究组的护理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护理,护理效果均表现良好,但是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更优。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治疗时的依从性、疾病的认知度等方面均明显的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护理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简介:摘要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为降主动脉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此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成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脉夹层的进展及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2016年12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进行MR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两组特异度均为100%,但研究组灵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不同间接征象时,研究组肺段梗死确诊率高于常规组(p<0.05),但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确诊率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操作便捷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能够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了股动脉内膜剥脱及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支架(1.51±0.75)枚,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增加0.54,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0%(8/47),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73.6±384.4)天。随访中有4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闭塞。应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7.8±2.2)%,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6.3±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出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计 210人,对所选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诊疗,统计和记录所选患者桡动脉痉挛出现情况,并研究导致桡动脉痉挛出现的原因。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所选 210例患者中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共计 45人,桡动脉痉挛出现几率为 21.43%;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桡动脉直径与导管外径或是患者身高的比值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桡动脉痉挛的出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患者年龄、生活习惯、性别、导管更换情况等方面,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相关因素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应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动脉源性胃出血病患采取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动脉源性胃出血病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配法将这60例病患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病患则采取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观察以及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实验组病患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3.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源性胃出血病患采取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疗效比较明显,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ALCAPA住院患者16例,以及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APAF)患者,比较上述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及心电图特征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LCAPA患者发病年龄早于CAPAF患者,前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Ⅰ、aVL导联异常Q波及ST-T改变,而后者心电图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ALCAPA患者发病年龄小、心电图特征明显,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在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早期作用,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