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03例HCC初诊患者的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癌组织中Ki67及Ck19的表达和ADC值,以及Ki67和Ck19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与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Ki67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间的HCC脉管癌栓、甲胎蛋白(AFP)、肿瘤分化程度、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6、12.741、29.925、3.963、77.408,均P<0.05),与ADC值呈负相关(r=-0.214,P=0.002),低Ki67组患者HCC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高Ki67组(1 089±280比1 009±212,P<0.05);Ck19表达阳性、阴性组间脉管癌栓、AFP、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058、27.034、4.053、14.187,均P<0.05),与ADC值无相关性(r=0.062,P=0.380)。Ki67、Ck19表达在HCC复发时间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Ki67及Ck19在HCC中的异常表达与HCC术后预后、复发有相关性。Ck19与ADC值之间无相关性,Ki67与ADC值呈负相关,提示ADC值对于术前HCC生物学特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谷氨酸能神经递质与神经传递功能紊乱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DD患者52例,社区招募健康对照51名,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被试抑郁、焦虑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谷氨酸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MDA受体NR1亚基mRNA水平。结果MD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35±6)mg/L 比(29±6)mg/L, P=0.021]及血液NR1亚基mRNA水平(1.5±0.8比0.8±0.6,P=0.001)高于健康对照组。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与抑郁核心症状分呈正相关(r=0.52,P=0.028),NR1亚基mRNA水平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0.42,P=0.024)。结论MDD可能存在谷氨酸能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及NR1亚基表达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BT)治疗重症哮喘、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重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行BT治疗的49例哮喘慢阻肺重叠患者(重叠组)与同期行BT治疗的50例重症哮喘患者(哮喘组)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激素用量、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以及重叠组治疗前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哮喘组患者相比,重叠组患者年龄更大[(64±11)岁比(48±11)岁],病程及吸烟史时间更长[10.00(10.00,25.00)年比9.00(1.75,20.00)年;20.00(2.00,40.00)年比0(0,10.00)年],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少[320(320,640) μg/d 比960(320,960) μg/d] (均P<0.05)。重叠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预计值均低于哮喘组[1.98(1.43,2.43) L比2.54(2.02,3.15) L;0.92(0.61,1.26) L比1.69(1.17,2.16) L;(50±16) L比(65±14) L] (均P<0.05),治疗前两组ACT、ACQ、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内除重叠组FEV1%预计值、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无明显改善外(均P>0.05),余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哮喘组各项指标均优于重叠组(均P<0.05)。术后3周内呼吸不良事件,重叠组咳嗽、血丝痰的发生几率高于哮喘组,而痰多、短暂喘息发作低于哮喘组(均P<0.05);两组胸闷痛、节段性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均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BT治疗不仅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同时对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同样有效,但BT治疗对于哮喘患者的效益更佳,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生后2年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期间,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岁,且其出生胎龄<37周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HRSV感染诊断标准者归为阳性病例组,不符合且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抗原均未检出者归为阴性组,对病例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 483例患儿,其中HRSV阳性者(病例组)为149例(10.1%),阴性组(对照组)为447例(30.1%)。病例组中,男性患儿88例(59.1%),女性患儿61例(40.1%);轻中症组为127例(85.2%),重症组为22例(14.8%);重症组患儿<6月龄段发病例数构成大于轻中症组[(17例,77.3%)比(59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发病时间在2—7月份者共117例(78.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值(95%CI)为0.105(0.013~0.112)]、月龄[OR值(95%CI)为0.045(0.036~0.112)]、先天性心脏病[OR值(95%CI)为0.388(0.206~0.940)]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值(95%CI)为0.622(0.484~0.927)]与早产儿感染HRSV呈正相关。结论深圳地区早产儿感染HRSV的高发时间为每年2—7月份,男性患儿多见,月龄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均为早产儿发生H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中,6例伴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患儿的临床特征、花费及预后,发现伴PSH的抗NMDAR脑炎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中位评分7.5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中位天数53 d)、住院花费高(中位花费23.0万元)、起病时神经功能损伤重(入院时mRS中位分数4分)、神经功能恢复时间长(mRS恢复至0~2分,中位时间7个月),与不伴PSH的抗NMDAR脑炎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应重视抗NMDAR脑炎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早期识别并干预PSH,以期减少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及经济负担。
简介:摘 要: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医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思想重视不够、医院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不足、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够等问题。本文从加强校内外思政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协同联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校院搭建党建共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融通五个方面探讨了医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β表达与病理滑膜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确诊RA患者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改良Sharp评分(mTSS)评估双手正位X线片关节破坏程度。膝关节滑膜活检获取滑膜组织并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C-1β表达及炎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A滑膜PGC-1β表达与病理滑膜炎、临床病情活动及影像学关节破坏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3例RA患者,男20例(24.1%),女63例(75.9%),年龄(54±14)岁。PGC-1β在RA滑膜衬里层及衬里下层多种细胞胞核中表达,滑膜PGC-1β+细胞比例与病理滑膜炎评分及衬里下层CD3+T细胞、CD20+B细胞、CD38+浆细胞、CD68+巨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333、0.259、0.320、0.342、0.309,均P<0.05)。滑膜PGC-1β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mTSS显著正相关(r=0.219~0.301,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滑膜PGC-1β表达与mTSS显著正相关(β=0.312,P=0.004)。结论RA滑膜PGC-1β表达与滑膜局部及全身炎症水平、关节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参与RA滑膜炎症及关节破坏过程。
简介:摘要: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载体,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的场所,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建筑逐步从单一、固定的模式发展为一项涉及医学、卫生工程学、生物工程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随着研究对象的日益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大型医院建筑设计研究也成为一个活跃的命题,而其中通过扩建的方式进行更新和升级成为城市中心区大型医院的必由之路。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25,P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25,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