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血清 N 端脑钠肽前体 (NT - proBNP) 及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收治的 CHF 患者 90 例 作为 CHF 组 ,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 体检的 健康人群 90 例作 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 两组血清 NT - proBNP 以及 HCY 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CHF 组 NT - proBNP 以 及 HCY 水平均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治疗后, CHF 组的 NT - proBNP 以 及 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随着 NYHA 分级不断的增加 , NT - proBNP 以 及 HCY 水平也随之 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CHF 患者血清 NT - proBNP 以 及 HCY 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对于诊断 CHF 以及判断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托拉塞米、多巴胺联合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脑钠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中的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运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患者血浆中的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托拉塞米+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效果和对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入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RHF老年患者。随机法分组,A组42例实行托拉塞米+多巴胺治疗,B组42例实行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周后,A组患者的BNP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为RHF老年患者实行托拉塞米+多巴胺治疗可以改善BN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更佳。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无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AP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对重组人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NT-proBNP、心率、呼吸频率和肺动脉压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6分钟步行距离和再住院率分别为96.77%,12.21±3.21天,306.25±33.26米,3.23%和74.19%,17.98±4.62天,162.24±40.15米,25.8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应用重组人利钠肽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5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上,观察组给予rhBNP治疗,首先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μg/kg,随后以0.0075μg/(kg.min)维持静脉泵注48h;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起始剂量5~10μg/min,根据血压情况每次增加5~10μg,直至临床效应平均用量20μg/min,静脉泵入48h。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心率、呼吸、住院时间、死亡率、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血清NT-proBNP浓度及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LVEF增加,血清NT-proBNP浓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动脉压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并且再住院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愈后,疗效优于硝酸甘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乳酸(bloodlacticacid,Lac)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8例感染性休克和52例一般感染患者,分别检测NT-proBNP、PCT、Lac的水平,同时对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NT-proBNP、PCT、Lac水平在感染性休克组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性休克组治疗好转,NT-proBNP、PCT、Lac不同程度地相应下降,在感染性休克组治疗恶化,NT-proBNP、PCT、Lac不同程度地相应升高,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PCT、Lac在感染性休克组间与病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PCT、Lac成为预警感染性休克发生、预测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四项、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将患者根据脑梗死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9例)三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凝血四项、CRP、BNP及Hcy检测,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APTT、PT、TT、FIB、CRP、BNP及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明显;联合检测的指标更优,AUC为0.878, 95%CI为0.823-1.000,特异度为0.921,敏感度为0.856,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对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病例分为联合组(60例)与单一组(60例),两组患者都以系列基础治疗为基础,联合组患者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结合治疗,单一组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x2=11.925,p=0.000);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指标均改善显著,同单一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入院24h内血BNP结果,分为对照组(BNP<300ng/mL)67例与心衰组(BNP≥300ng/mL)49例。收集入选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情况等资料,分析两组的机械通气率、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心衰组的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31.3%、69.4%,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0%、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中对照组与心衰组PaCO2分别为(64.1±18.2)mmHg、(75.3±21.0)mmHg,pH值分别为(7.334±0.078)、(7.298±0.09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衰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率及气管插管发生率高,提示BNP检测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入院24h内血BNP结果,分为对照组(BNP<300ng/mL)67例与心衰组(BNP≥300ng/mL)49例。收集入选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情况等资料,分析两组的机械通气率、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心衰组的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31.3%、69.4%,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0%、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中对照组与心衰组PaCO2分别为(64.1±18.2)mmHg、(75.3±21.0)mmHg,pH值分别为(7.334±0.078)、(7.298±0.09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衰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率及气管插管发生率高,提示BNP检测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络治疗对 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NP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 n=40) 和常规组( n=40) 。常规组应用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 应用卡维地洛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 组BNP表达水平、 心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 EDV、 LVEDD、 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 EDV、 LVEDD显著低于常规组, LVEF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前两组 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 BN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水平,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N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入院24h内血BNP结果,分为对照组(BNP<300ng/mL)67例与心衰组(BNP≥300ng/mL)49例。收集入选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情况等资料,分析两组的机械通气率、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心衰组的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分别为31.3%、69.4%,气管插管率分别为6.0%、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中对照组与心衰组PaCO2分别为(64.1±18.2)mmHg、(75.3±21.0)mmHg,pH值分别为(7.334±0.078)、(7.298±0.09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衰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率及气管插管发生率高,提示BNP检测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早期预警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儿均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验,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空腹血糖及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36.59%)明显高于参照组(2.4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验,能够在疾病早期加以准确判断,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脉侧支循环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60例并成功开通靶血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方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有侧支循环组16例,无侧支循环组4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4h、7d抽取静脉血行NT-proBNP检查,术后7d、30d应用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情况.结果STEMI患者急诊PCI后有侧支循环组24h和7d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988.0(628.2~1658.0)pg/ml比3023.0(1947.5~4935.5)pg/ml,832.0(501.7~1062.0)pg/ml比2219.0(1149.0~3445.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Killip分级≥2级的比例为6.2%比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结果比较,PCI术后7d有侧支循环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侧支循环组[(53.4±7.1)%比(47.1±8.4)%,P<0.05];术后30d门诊随访心脏彩超结果有侧支循环组LVEF依然高于无侧支循环组[(56.3±6.9)%比(49.5±8.9)%,P<0.05].结论早期开放的侧支循环可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NT-ProBNP水平并且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入院时两组参与人群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并进行3个月随访,了解其预后。结果实验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死亡患者的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