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开展15例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对15例甲状腺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叶切除术或腺瘤切除术。结果本组患者创伤明显减轻、美容效果理想。结论在微创理念的指导下,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叶切除术或腺瘤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腹腔镜 甲状腺腺瘤 微创手术
  • 简介:本文通过对46例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及使用化方法的病例分析,显示直肠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在手术治疗后或术后放疗后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化疗方面案的选择应极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使用含氟脲嘧啶和蒽环类抗生素为佳,直肠癌患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肝脏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并恶性液质致身衰竭。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化疗 中位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的意义,及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卵巢癌患者、15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联合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imFISH)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计数,分析其与年龄、TNM分期、腹水、肿瘤标志物、肿瘤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CTCs数目高于卵巢良性疾病及健康受试者(P<0.05)。外周血CTCs检出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临床M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性质、总分期、腹水、N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率与肿瘤标志物HE4表达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分期越高,CTCs的数值变化范围越大,检出阳性率越高。CTCs与肿瘤疗效评价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相关,CTCs检测可以做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法和检测指标,进一步指导分期、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卵巢癌 循环肿瘤细胞 血清学标志物 分期 肿瘤疗效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莫氟(HCFU)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放射增敏价值。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91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伽玛刀治疗的对照组43例和卡莫氟联合伽玛刀治疗的治疗组48例。对照组应用50%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区,靶区周边剂量为每次2.5-2.8Gy,4次/wk,共12-14次。治疗组:于放疗前1wk应用卡莫氟200mg,3次/d,应用1wk无化疗反应,开始γ-刀放疗,方法同对照组。放疗结束,停服卡莫氟。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0%、95.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同时口服卡莫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卡莫氟 伽玛刀 治疗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了我院有史以来的16例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别就16例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性别特点、组织学观察、临床表现及病理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病理分类和对比。结果;发现心脏恶性肿瘤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好发于心房,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肿瘤的类型多,组织构象相似性多,鉴别诊断困难。结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应以光镜组织学观察为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等特殊染色作为辅助。

  • 标签: 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临床病理分析 发病年龄 组织学观察 病理标本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预防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HBV激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舍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并持续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历史对照组40例患者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BVDNA、肝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化疗结束后的HBV濑活率:历史对照组为52.5%,治疗组仅为10%;化疗后肝炎的发生率:历史对照组为55%,治疗组为16.7%;历史对照组22.5%延迟化疗,12.5%中断化疗,死亡率5%;治疗组仅3.3%延迟化疗,无中断化疗或死亡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拉米夫能明显减少合并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HBV濑活,进而减少化疗后肝毙的发生率和化疗延迟或中断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PP)对白血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分析1109例血液疾病病人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ZPP含量。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ZPP值最高,MDS、白血病次之,再障(AA)、其它贫血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恶性肿瘤最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疾病组(P〈0.01);白血病各类型间,虽然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病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ZPP呈线性关系;良性肿瘤及其它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结果相似,P〉0.05。结论ZPP测定,对白血病早期诊断有重要实用价值,并对辅助治疗监测及判断白血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锌原卟啉 白血病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白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晚期和复发转移性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瘤组织进行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共24例晚期GIST患者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接受手术,其中局限晚期患者6例,复发和/或转移患者18例.术前药物治疗反应分别为疾病控制13例(54.2%),局限性进展4例(16.6%),全面性进展7例(29.2%).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疾病控制、局限性进展和全面性进展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24%和0%(P<0.001),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27%(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是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结论靶向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晚期GIST安全有效,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生存获益最显著:术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反应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和肺重复癌影像诊断联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6例乳腺癌患者发现肺部病变,先根据影像学资料判断肺部病变性质,再选取病灶最佳活检靶点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并分析穿刺病理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6例肺部病变影像学分析均考虑原发性肺癌。一次穿刺成功率100%。6例中穿刺明确诊断恶性病变5例,其中4例免疫组化标记符合肺原发性腺癌。结论乳腺和肺重复癌影像学诊断联合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可以满足临床诊疗的要求。

  • 标签: 乳腺癌 肺癌 重复癌 影像诊断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入选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保留迷走神经组(保迷组,n=30)和传统术式组(传统组,不保留迷走神经,n=30),分别宴施保留逃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1)保迷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但后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谜组与传统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保迷组清扫淋巴结的总个数及不同站别的个数与传统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保谜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传统组无明显增加(P>0.05).(5)保迷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0.05).(6)随访过程中保迷组胆囊病变、胆石症和腹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保留谜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根治要求.与传统术式相比,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胆汁返流、胆囊病变、腹褥及进食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迷走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胃癌的疗效,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22例临床分期Iv期的胃癌患者入选。每例接受包含L-OHP的联合化疗方案(L-OHP85mg/m^2,静脉点滴,1h,d1;四氢叶酸钙200mg/m^2,静脉点滴,1h,d1-5;5-FU300mg/m^2,静脉注射,d1~2,5-FU,持续静脉点滴,48h;2wk1疗程)4-6个疗程(平均4.62个疗程)。观察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体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体外培养人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l,应用MTT法检测L-OH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将不同浓度梯度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后,应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ANEXIN-V标记)及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9例客观有效(完全有效及部分有效),有效率40.9%。平均。PFS4.2月,总体生存时间7.2月。蓄积性神经毒性(全部为Ⅰ~Ⅱ级),呕吐及腹泻(1例III级腹泻),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3.5%,20%,32.9%。MTT法测IC50为0.7lmg/L。浓度为1mmol/L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30min,流式细胞仪即可检测出细胞凋亡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mmol/L作用2d,流式细胞仪及TUNEL均可检测到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L-OHP作用后的细胞Caspase-3m-RNA表达升高,并与药物诱导的凋亡相关。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可以显著抑制和推迟凋亡的出现。结论L-OHP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L-OHP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L-OHP诱导细胞Caspase-3m-RNA表达、Caspase-3的激活及凋亡可能是其治疗胃癌的机制之一;在细胞凋亡的早期检测中应用ANEXIN-V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灵敏度较高。

  • 标签: 奥沙利铂 治疗 胃癌 L-OHP 抑制作用 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P〈0.05);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57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原发性PN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57例PNEN患者中,45例为神经内分泌瘤(NET),9例为神经内分泌癌(NEC),3例为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病理学巨检显示,NET患者肿瘤的体积最小,NEC患者肿瘤的体积较大,且多为单发实性肿块,MANEC患者肿瘤体积最大,且多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蛋白表现为弥漫性触突素(SYN)及嗜铬素A(CGA)阳性表达(89.47%、94.74%),并伴有较高的CD56及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表达(85.96%、84.21%),广谱角蛋白(CK)、CD10、核β-链蛋白(β-catenin)等标记呈阴性表达;30例功能型PNEN患者伴明显激素过度分泌症状,24例非功能型PNEN患者无明显症状;46例获得随访,8例死亡(G2级1例,G3级4例、MANEC3例).结论原发性PNEN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是准确诊断原发性PNEN和预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CT脑灌注扫描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它通过产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图,对脑灌注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评估,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该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 标签: 脑肿瘤 灌注CT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铂类药物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其疗效与剂量强度呈正相关.由于铂类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疗效.为提高铂类的疗效而毒性又不增加,我们自1997年11月起采用卡铂和顺铂(双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例,并与常规采用DF方案治疗的22例相对比,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严密观察了其毒副反应.现选择46例可评价病例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卡铂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切除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老年组(n=40)与非老年组(n=40)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通过QLQ-C30和QLQ-OES18量表对手术前后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术后25天,老年组QLQ-C30各项生存质量指标与治疗前基线状态相比基本恢复,与非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老年组QLQ-OES18中进食、梗阻、食欲减退、咳嗽等指标较非老年组显著降低,吞咽困难显著升高,于治疗40天,两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通用量表QLQ-C30评分的变化与非老年组患者相近,而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中部分指标的恢复较非老年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生活质量 老年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电化学治疗对食管癌的作用.方法:50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病人术前行电化学治疗,治疗电压:5-6v,电量:250-350c;全部病人予电化学治疗后1-3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标本作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肿瘤表面与电极接触区阳极黑痂凝固性坏死,阴极区水肿性坏死,疗效以缩窄型最佳,其余类型均伴有正常食管壁损伤,电量达300c时损伤达外膜层.结论:1、电化学治疗为食管癌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是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高危中晚期病人,宜积极行电化学治疗.2、由病理及临床观察发现,现用电极对肿瘤未侵及食管全周者极易损伤正常食管壁,急需改进、完善电极.

  • 标签: 电化学治疗 食管癌根治术 组织病理 电镜 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