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司他汀10万U/次,每天1次,连用3d;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酯20mg,每天1次,静脉点滴,连用14d后,比较两组患儿疗效;2年后进行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患儿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司他汀治疗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3月后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的实验组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NT-proBNP平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连续治疗7天。采用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采用6min步行试验距离评价心功能,并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压含量(SaO2)以及血压与心率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SD、LVEDD和LVEF改善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PaO2和SaO2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aCO2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和SaO2提高更加显著,PaCO2下降更加明显(P<0.05或P<0.01);两组6Mw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显著(P<0.01);两组在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iPAP不仅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还可以改善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桂通脉汤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口服丹桂通脉汤治疗,每日一剂,疗程21日。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的变化,两组治疗副作用及停药率,并做统计学处理,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BNP含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桂通脉汤可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血浆BNP含量,从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减轻心衰临床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发林预防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应用的注意问题。方法将94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调整剂量华发林,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灵100mg。门诊随访,治疗3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有效率98%;发生出血事件3例,其中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例,其中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有效率65%;发生出血事件1例。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调整剂量华发林预防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密检测血P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