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简介: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STS学派就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STS.《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就是马克思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经典著作,包含着丰富的STS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福同时也是祸;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中必须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本质确证;建立起关于人的科学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统一.总体而言,马克思是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来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这对于中国STS学派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任何真理都是有其界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如此。要正确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适应条件和范围,准确地把握其真理的界限。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发展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所谓发展,就是如何振兴本国经济,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致力于实现现代化,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竞相追逐的目标。现代化过程是一种社会变迁过程,但现代化与传统的变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盲目的变迁,而是通过人们自觉抉择来实现的变迁。根据这种抉择,人们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说,要搞现代化,就必须制定出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指导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发展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各国
简介:在《导言》第3节,马克思提出了'第二条道路'作为'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方法,亦即'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结构'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层面对象的结构与第二层面思维的结构之间,是政治经济学中作为对象的客体同作为思维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层面思维的结构与第三层面形式的结构之间,是'思想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呈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五篇结构计划'。在《导言》第4节,马克思提出了一个更为恢宏的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对社会整体结构首次唯物史观意义上的表达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相比较,它留有多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