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在王塘南的思想中,主要有以心证仁、以良知而非情识证性体、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等具体形态。其中,以心证仁体现了王门以内在证超越之别于程朱以超越证内在的基本理路;良知情识之别,是江右王门之特色所在;而以"外"证"内外中道之体"是王塘南本人基于江右、融会浙中的义理创发。

  • 标签: 王门 以内在证超越 孟子观 王塘南
  • 简介:孟子"心之所同然"在道德哲学上蕴含着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阳明用精金之喻深化了这一论题,并明确拒斥知识性的普遍性追求,而强调切己的个体性行事活动;并且阳明用个体性整体性与世界整体性的双重整体性及二者的浑融一体,来发展了心学在道德哲学上的普遍性与个体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孟子作出了重大推进。

  • 标签: 普遍性 个体性 整体性 个体整体性 世界整体性
  • 简介:摘要:《孟子》是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书籍,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有着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引用孟子文本对思想观点进行创造性的转变与创新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孟子》的引用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更是对传统文化提供了相关的理论遵循。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进行坚定,坚持以两创理论激发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培养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兴驰和价值理念,完成道德行为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全新的内涵,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全新的展现。

  • 标签: 习近平 《孟子》 “两创”理论 文化自信
  • 简介:王文不仅将孙奭之疏误作了林氏的观点,而且误会了孟子'因先王之道'的'因'字.该章前半部分言说的重心乃在于'以'和'因'字上,'以'作动词'用'解;'因'则作动词'就'解,为靠近、凑近的意思,引申为利用、实行、操作、实践等,而非王氏所认为的作为××的标的或依据.'因先王之道'、'以不忍人之政'('以仁政')和'行先王之道'同属动宾结构且语义完全一致,而'先王之道'和'尧舜之道'则是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前者指汤武式之仁政,后者指尧舜式之善心(仁心).王文认为孟子'徒善一徒法'之句乃在于强调'先王之道',如制陶'模范'一样的'规整'功能,即强调'先王之道'作为标的或依据之重要地位,这就不仅未深究孟子'先王之道'的具体内涵,而且也否定了孟子'徒法不能以自行'(法不能自己行)的明确论断.

  • 标签: 先王之道 尧舜之道
  • 简介: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 标签: 语言与文学的共振 微言大义 变异语言 敦厚概括 激越犀利
  • 简介:本文归纳了《孟子》“一本”“二本”的说法在宋代理学话语中的用法,指出理学界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在儒学内部,是受了孟子“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的鼓舞。由于“一本”“二本”也是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时的话语来源,本文着重分析了两种提法之间的关系,指出程颐本之《孟子》提出“理一分殊”,实原出于赵岐的误读。

  • 标签: 话语 《孟子》 用法辨析 来源 归纳 误读
  • 简介:摘要: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南宋朱熹分别为四本书作了注释,但是对于原文的理解仍存在不少的争议。蔡志忠以漫画的形式对“四书”进行创作,对海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雅各布森从语言学以及符号学这两个方面入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翻译。本文将从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这三个方面,对蔡志忠漫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英版)进行研究。

  • 标签: 四书翻译 蔡志忠漫画 语内 语际 符际翻译
  • 简介:摘要: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南宋朱熹分别为四本书作了注释,但是对于原文的理解仍存在不少的争议。蔡志忠以漫画的形式对“四书”进行创作,对海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雅各布森从语言学以及符号学这两个方面入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翻译。本文将从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这三个方面,对蔡志忠漫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英版)进行研究。

  • 标签: 四书翻译 蔡志忠漫画 语内 语际 符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