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维持型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增强了品管圈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适合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接受药物镇静结合预见性护理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本院ICU接收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38例病人,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预见组、常规组,各69例。常规组施予药物镇静结合常规护理,预见组施予药物镇静结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预见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气管插管病人运用药物镇静结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显著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并缩短ICU住院时间,使护理满意率得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工作中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这一事件为切入点,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事件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和整改、总结,探讨RCA这一管理工具在此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结合现在临床工作中胃管固定的现状,对其所导致的压力性损伤事件进行原因的分析、整改措施的探讨,并将新的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试用,比较其成效,对RCA的效果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应用RCA寻求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根本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临床试用后收到良好效果,对比RCA应用前后,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使用RCA能找到胃管所致压力性损伤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有效降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发生率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28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阿托品和复能剂联用治疗方案,观察两组阿托品的用量及RMP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所有14例病例无一例发生RMP,阿托品总用量43.95±12.89mg。对照组14例病例中发生RMP4例,发生率为28.6%,阿托品总用量87.20±5.78mg。两组RMP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比较,选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的合理联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有效降低RMP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在慢性胃炎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治疗14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c2=6.719,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社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