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选取80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即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两组医务人员的护患沟通合格率以及常规操作合格率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对医务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时,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患者跌倒管理中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28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分级组,各164例。常规组行跌到风险传统护理,分级组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以及有关跌倒知识认知评分和态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分级组跌倒发生率2例(1.22%)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9.76%),分级组的知识评分、态度评分以及平均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行跌倒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于防跌倒知识和态度的评分,同时,还能够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 心内科患者 防跌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服务的56例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4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29.3±7.0)min,常规组患者开始抢救至纠正休克的时间为(35.4±8.2)min;同时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救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获得较好的抢救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抢救 出血性休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麻醉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5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泌尿结石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患者SIRS发生情况,对麻醉相关风险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结石直径、血红蛋白、肌酐、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右美托咪啶的使用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min、尿培养阳性和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导致术后SIR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过长、尿培养阳性和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后SIRS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注意防范。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麻醉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护理管理信息化,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有效防范压疮的发生,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科室皮肤组成员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培训,分析压疮各项评分的因素,提高护士Braden评分的准确性。护士通过评估每一位新入院的病人及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将压疮高危病人信息通过院内OA网上传到皮肤护理组。护士同时将压疮评分及护理措施按规范记录在护理病历中,并告知家属压疮高风险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并签署住院患者风险因素告知书,及时落实相关防护措施。结果经过护理管理信息化,护士及时上报压疮高危病人,我科2015年非预期压疮发生率为0%,预期压疮2例;2016年非预期压疮发生率为0%,预期压疮1例。2016年压疮发生率较2015年明显降低。结论护理管理信息化,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压疮的分析积累了相关资料,为科研提供了大量数据。护理管理信息化,及时上报压疮高危病人,提高了护士对压疮高危病人的关注程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风险患者管理的主动性,增加了对预期压疮的预见性,及时落实了各项干预措施,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管理信息化 压疮高危上报 Brade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支持对于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将其分为56例营养风险组和52例无营养风险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对比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院内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所有接受研究的患者中,营养风险组为56例(51.85%),无营养风险组为52例(48.15%)。营养风险组接受营养支持为40例(71.43%),无营养风险组接受营养支持为20例(38.46%)。营养风险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52.64±16.24)分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62.85±16.33)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提供对症的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老年 胃肠道肿瘤患者 术后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精神科擅自离院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病区2018年1月—6月收治接受治疗180例药物依赖科的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擅自离院风险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结果药物依赖科的一部分住院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所致以及自知力的缺失,对住院环境的不认可存在着擅自离院的行为风险。为此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六个月内未发生擅自离院风险事件。结论通过开展住院患者擅自离院风险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对预防精神科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擅自离院行为的发生有明显预防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患者 擅自离院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与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特点。方法在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之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60例,并同期选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60例,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结果分裂样精神病患者BPRS评分、CAARMS评估情况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相比,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存在差异,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更重。

  • 标签: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效果。方法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62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257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病情监护、症状控制、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生活照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较复杂,与护士马虎大意、护士自身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不足导致护理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未能塑造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室工作氛围有关;加强安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24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入院48h后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调查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几率,同时,调查患者入院15d或者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112例(45.16%),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64例(25.81%),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几率149例(60.08%)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94例(37.9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114例(45.97%)接受营养支持,并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42例(16.94%)接受了营养支持。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大部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情况,临床上对于患者的营养支持并不合理,则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改善这一现象。

  • 标签: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发生率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中防范跌倒和坠床应用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跌倒和坠床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3<12),护理管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和8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内分泌代谢病房老年患者跌倒和坠床发生概率,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分泌代谢病房 防范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导管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对于减少不良事件和护患之间的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个性化护理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中应用强化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100新生儿黄疸患儿,将所选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在治疗期间常规组患儿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儿行以强化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和比较两种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上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3天后,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黄疸指数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患儿中应用强化风险护理干预措施可使黄疸症状得到缓解,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强化风险护理干预措施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患者施行解决导向电话干预对其体质量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中,共70例;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施行解决导向电话干预),对比2组管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4、12、24周后,患者饮食改变、运动改变和减重信心评分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体重、BMI较干预前无显著变化(P>0.05);但研究组体重、BMI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体重、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施行解决导向电话干预对其体质量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解决导向电话干预 体质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正确对急门诊及住院患者在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的途中进行风险评估,降低相关辅助检查途中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有效依据。方法统计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接受治疗的200例急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的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急门诊及住院患者在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途中的具体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途中的风险评估、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以及救治措施的效果。结果急门诊及住院患者在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途中存在的风险明显降低,辅助检查的作用效果明显增加。结论加强对急门诊及住院患者在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途中的风险评估管理,提高责任心,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救治措施,是保证临床辅助检查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疾病诊断依据的重要条件。

  • 标签: 辅助检查 风险评估 救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妇产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124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三个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不良问题的发生率为3.22%,显著低于对照组(14.51%),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1%,显著低于对照组(8.06%),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妇产科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形成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用早期系统训练干预的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参与本实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8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将常规训练方法和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七天后患肢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皮温情况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后进行早期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疼痛情况,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系统训练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PICC置管治疗的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儿风险管理下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与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防治高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川芎嗪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住院的180例高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和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各90例。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防治高风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有较确切疗效,应用安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丁苯酞注射液 ABCD2评分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调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可以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发生率,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后续临床工作中可给予重视和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