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化合物ZA-76和中药单体LM、XR和HQ对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利用作者建立的COX-2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结果发现化合物ZA-76对COX-2有较强抑制作用,中药单体LM、XR对COX-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Q对COX-2有较弱抑制作用.结论可以应用模型进行COX-2抑制剂的筛选,并能阐明部分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环氧化酶-2 前列腺素E2 炎症
  • 简介:本文报道了14个6-芳基-4,5-二氢-3(2H)哒嗪酮,15个6-芳基-3(2H)哒嗪酮和17个6-芳基哒嗪的3位GABA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惊活性。活性最强的是2′,4′-二氯苯基-3(2H)哒嗪酮(ED50=10.15mg/kg)。对芳基哒嗪酮类的构效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化合物的惊活性有明显影响,吸电子取代基和疏水性参数值较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惊活性。

  • 标签: 芳基哒嗪酮 3-GABA-6-芳基哒嗪 抗惊活性 构效关系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的效应指标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9项RCT纳入本分析,包括27827例患者,涉及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等5种凝药物.质量评价结果显示,9项RCT中4项为低偏倚风险,2项为偏倚风险不确定,3项为高偏倚风险.网络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5种不同凝药物的急性VTE患者之间症状性VTE复发率和全因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症状性VTE复发率及全因病死率方面,阿哌沙班(SUCRA:69.0%,77.1%)疗效最优的概率最高,其次为利伐沙班(SUCRA:60.7%,51.4%).在安全性方面,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显著低于达比加群酯和依度沙班(达比加群酯比阿哌沙班:OR=2.36,95%CI:1.16-4.83;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2.64,95%CI:1.36-5.13);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阿哌沙班:OR=1.67,95%CI:1.26-2.20;利伐沙班比阿哌沙班,OR=2.09,95%CI:1.59-2.74);达比加群酯致CRNM出血风险显著低于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36,95%CI:1.01-1.84;利伐沙班比达比加群酯:OR=1.71,95%CI:1.27-2.30).出血风险的SUCRA分析结果显示,阿哌沙班致大出血的风险(SUCRA:98.2%)可能最低,其次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依度沙班、华法林.阿哌沙班致CRNM出血的�

  • 标签: 抗凝药 口服 静脉血栓栓塞 出血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1例50岁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女性患者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给予呋塞米、螺内酯、美托洛尔和胺碘酮对症治疗,并给予华法林和那屈肝素钙联合凝治疗。华法林由3.75mg·d-1增量至9.0mg·d-1,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始终维持1.03~1.25的较低水平,查甲状腺功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遂停用胺碘酮,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后,继续凝治疗4天,复查INR2.20,华法林减量至4.5mg·d-1,并维持治疗。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 胺碘酮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和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随机分为DHS组(行动力加压髋螺钉手术)36例和PFNA组(行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36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P〈0.05);两组术后发生延迟愈合、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方面比较PFNA组明显少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结论与DHS相比,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更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建立人源性肝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探讨其特异性。方法用IL-2和美洲商陆(PWM)体外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3株人源性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化学研究。结果3株人源性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可以和肝癌组织发生强阳性反应,和胃癌有微弱阳性反应,和其他3种癌组织无反应,3株单抗均能和肝癌QGY-7703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胃癌细胞有微弱阳性反应,与其他3种癌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通过人-鼠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能分泌人源性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与细胞免疫化学证实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细胞免疫化学 肝癌 免疫组化 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实施凝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6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均在院内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者。遵照掷骰子法平均分组,30例/组。常规组:实施常规用药治疗,联用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华法林治疗。比较二组的预后时间、治疗有效性、副作用情况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组间的预后时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联用组的治疗有效性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组间的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实施凝治疗,可以使老年心房颤动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一定程度上增大治疗效果,加快病情恢复,适合普及。

  • 标签: 老年心房颤动 稳定型冠心病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6.67%,而参照组仅7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也低于参照组的2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要高于三联疗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四联疗法更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及免疫调理治疗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92人进行分析研究,其接受治疗的事件均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补液、血液净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炎及免疫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3、7d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脓毒症 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治疗对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妊娠梅毒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并以数字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未实施梅毒治疗的为对照组(n=25),实施梅毒治疗的为研究组(n=25),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妊娠梅毒患者采取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

  • 标签: 抗梅毒治疗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全部成功通过腹腔镜反流手术,其中25例为Rossetti胃底折叠术,35例为Toupet胃底折叠术,40例为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手术耗时45~210min,术中失血5~105ml,手术中未出现转开腹病例、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不良病症产生。手术效果确切,多数患者对抗反流手术远期效果认可高。结论重视辨识解剖标志,准确找到外科面,按照技术操作要求,是腹腔镜反流术成功的前提;术后,提供饮食规范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 生物补片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芹黄素通过AMPK/ERK信号通路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只C57 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芹黄素低、中、高剂量组(5、20、40mg·kg-1•d-1),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芹黄素三组注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1)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皮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FBG、24 hmALb、Scr、BUN水平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L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24 hmALb、Scr、BUN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F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肾皮质中LN、FN蛋白的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ERK信号途径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进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 标签: 芹黄素 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 细胞外信号传导激酶 糖尿病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在消化内镜的基础上,治疗患者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抽取患者均已确诊为胃溃疡出血,将其基于双色球随机抽样法拟定2组,即:参照组(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实验组(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消化内镜),样本的入院时间始于2022.12,止于2023.12,总例数为90,各组收纳45例。结果:统计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实验组数据低,P<0.05;各症状改善以实验组时间值短,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在消化内镜的基础上,治疗患者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可推行、应用。

  • 标签: 胃溃疡出血 消化内镜 抗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Clq抗体、核小体抗体(AnuA)、dsDNA抗体及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Clq、Anu—A、核抗体(ANA)、dsDNA、ANCA、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Cl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Cl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Cl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Clq、AnuA、dsDNA抗体和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Clq抗体、AnuA、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Clq抗体、AnuA、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IN组Clq抗体、AnuA、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Clq抗体、核小体抗体、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C1Q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凝技术是保障CRRT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枸橼酸凝在CRR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枸橼酸凝技术尚未普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我们采用枸橼酸-葡萄糖凝溶液A(ACD-A)为抗凝剂,与无肝素凝对比,观察两者在高危出血患者CRR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相关护理要点,以使CRRT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CRRT 枸橼酸钙 危重症患者 抗凝剂 血滤器 离子钙
  • 简介:目的:评价3种消化性溃疡药(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比利 铝碳酸镁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目的:分析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患者痨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不同血糖水平的93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的患者,其血糖更易控制在理想和尚可水平。血糖控制水平理想和尚可的患者与血糖控制水平差的患者相比有更高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和临床痊愈率(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轻重和痨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更适宜使用胰岛素降糖。

  • 标签: 结核 糖尿病 药物疗法
  • 简介: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机制,因此血小板、凝、炎、稳定斑块是ACS早期治疗的关键环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近年研究ACS最常用的炎症指标。被视为不稳定斑块的标志之一。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炎症因子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本文旨在比较国产血脂康与进口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短期炎作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抗炎作用 血脂康 高敏C-反应蛋白 不稳定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病灶的临床特点及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2h以内发生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深穿支供血区域单个腔隙性梗死患者60例,将其根据梗死部位及载体动脉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伴有MCA病变组和腔隙性脑梗死不伴有MCA病变组,分别对这2组的病人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临床特点(NIHSS评分、白质高信号)及血小板药物治疗3月后mR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血压变异性、NIHSS、白质高信号及血小板物治疗3月后mRS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梗死部位及MCA病变,提示了MCA深穿支单个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因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单个腔隙性梗死 临床特点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