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1年1月25日,也就是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仅20天,新军新的军部在苏北盐城宣告重新成立。它对克服由于皖南事变造成的消极影响,挽救濒临破裂的国共联合抗战局面,鼓舞根据地军民抗战士气,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等诸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中共中央在华中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刘少奇同志,为新军军部的迅速重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刘少奇 新四军 军部 华中地区 皖南事变 陈毅
  • 简介: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蔽。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王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0)令儒臣王象、缪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干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

  • 标签: 学术源流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分类 《皇览》 分类方法 《四部丛刊》
  • 简介:汉代时川社会安定,经济兴盛,文化繁荣,表现在书艺方面刻石遗存极多。从形制上可分为碑碣、墓记、石阙、石经及摩崖题刻等;文字内容分记功、纪事、题名、契约、经典等。时至今日,虽佚存参半,精粗并存,但原有内涵永远无法取代,仍可进行综合考述,为我国

  • 标签: 四川 汉隶石刻 书法艺术 历史文化
  • 简介:川藏区民居研究的历程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伴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化,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突破,川藏区民居研究的视野也在发生变化。川藏区从异域边地不断变成"化内之民",民居研究者开始以地域为中心思考空间适应性及变迁,同时研究主题日益关注民族地区及普通民众的传统生活空间,在构建庞大的建筑空间逻辑体系的同时更加关注空间形态的细节研究。

  • 标签: 民居研究 四川藏区 研究综述 民族建筑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至40年代上半叶,在大江南北千里抗日沙场上,驰骋着一支彪炳史册的钢铁军队.这就是威震敌胆的新军。由于武汉在抗战初期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周围广大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因而与新军的初创建军、东进作战有着不可割裂的血肉联系。

  • 标签: 新四军 军部 40年代 30年代 20世纪 抗战初期
  • 简介:<正>顺治十八年(1661),八岁的玄烨登极,改元康熙。福临遗诏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佐理政务。直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史称“辅政时期”。本文拟就辅政有关问题,略陈管见。

  • 标签: 几个问题 四辅 有关问题 玄烨 遗诏 福临
  • 简介:1938年春,新军正处在草创时期,主力部队分散在大江南北,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整训。根据中共中央要求新军迅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东南分局和新军军部研究决定,从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抽调部分团以下干部和侦察连组成先遣支队,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期挺进苏南敌后,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 标签: 新四军 江南 粟裕 侦察任务 游击战争 中共中央
  • 简介:从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南京政府在10万军力基础上递增到40万人,对中央苏区连续发起了4次“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以非凡的韬略和英明决策,领导苏区军民英勇奋战,接连4次克敌取胜,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这4次反“围剿”战争,若有一次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岌岌可危,难以存在,每一次反“围剿”都是一场捍卫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战争。从4次反“围剿”战争的过程中,可以让人窥知红军取胜的基本经验和深层原因,感悟到个中的真谛和秘诀。

  • 标签: 反“围剿”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 中央苏区 反“围剿”战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维埃政权
  • 简介:依据历史文献、自然地理和文物考古等资料,探索唐代灵、盐、夏、宥4州问的边界位置,论述灵、盐交界在今盐池县中部的南北走向山梁,灵、宥交界亦然。盐、夏交界在今靖边县西部红柳河一线,宥、夏边界以契吴山为标识,宥、盐边界斜亘于今盐池县北部。灵、夏边界则大致纵贯今杭锦旗中部,夏州南界以芦子关为限,北界则在纥伏干泉一线。

  • 标签: 唐代 灵州 盐州 夏州 宥州 边界
  • 简介:从秦国中心的关中平原向南翻越秦岭,穿过汉中盆地,即达广袤、富庶的川盆地。川盆地,群山环绕,面高大的山脉将盆地与周围地区分隔开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单元。切开盆地北缘的嘉陵江将川盆地与关中平原连接了起来,形成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向一条重要的文化通道和文化走廊(图一)。

  • 标签: 四川盆地 历史人文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 西部地区 关中平原
  • 简介: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战国、秦汉私学大盛,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教育在书院以下,未设官办学校,蒙养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私学来承担。这是中国封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家塾、私塾始于宋元,明清盛极,川地方的私塾教育十分普及。

  • 标签: 私塾教育 四川 中国封建时代 史考 嬗变 清末
  • 简介:《清代广西文人墨痕录笔》录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桂籍胡德琳、朱伦、朱依真、周贻徽、胡椿、郑献甫、苏汝谦、邹崇孟、王恩祥、林肇元、朱树德、于建章、于式枚十三家书画事迹。收录凡例可参看《广西文史》2010年第3期。

  • 标签: 广西 文人 清代 2010年 光绪年间 郑献甫
  • 简介:寿宁县过端午节在五月初,其来历是从叫相外始的。府宁县官台山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就有人在那里开采银矿,其中的大宝坑银场为寿宁最大的银场。传说明朝廷曾派有太监在那咀监督采矿,故又名太监府。

  • 标签: 端午节 寿宁县 银矿 太监 明朝 朝廷
  • 简介:文中对关沮秦简中的个小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一是二五三简肆的“造”字,应该表“请见”义;二是三二○简的“酒”字应该是“温”字;三是对“牵”字的字体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是关沮秦简三四五简文中的“心天’应读为“心痪”,即“马心癫狂”之义。

  • 标签: 癫狂
  • 简介:“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者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 标签: 社会民俗 习俗 国学 画像 汉代 民族
  • 简介:库提要》卷四一“《佩鲷》”条:“景为古影字,已见高诱《淮南子》注,而云葛洪《字苑》加乡案此沿《颜氏家训》之误。”①又卷四三“《字义总略》”条:“《字始门》注‘景’字云:‘即影字,葛洪《字苑》始加乡。’是误采《颜氏家训》之说。不知汉高诱注《淮南子》已云‘景,古影字’也。”

  • 标签: 《四库提要》 《颜氏家训》 《淮南子》 辨误 高诱 葛洪
  • 简介:国家编《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江苏省发改委承担其中《灾后重建志》江苏省援建川绵竹部分编纂任务。余受邀为顾问。初稿完成后,2011年3月14日至21日.余随编纂组一行6人,前往绵竹参观调研。先参观汉旺镇地震遗址,后参观援建后的新绵竹,再座谈志稿,交换意见。参观中,感慨万千。特以图展示观瞻,以小序纪实,以诗歌抒情,略表心怀。

  • 标签: 绵竹 四川 诗说 汶川特大地震 抗震救灾 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