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80例医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颈白线入路;观察组则采取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颈白线入路,能够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髓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抽取患者78例入组,抽取病例时间设定在2017.4-2020.5,对本次抽取患者实施随机分配法进行小组分配,一组例数39例,探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对比组主要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指标: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探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对比组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临床指标差异较大(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髓系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诊治的1例首发症状累及鼻咽部的原发性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鼻塞伴耳鸣就诊,接受多次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历经约半年时间确诊髓系肉瘤。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治疗,达到缓解后2年余以新发皮肤包块形式复发,进一步完善骨髓相关检查提示骨髓未受累,仍为孤立性髓系肉瘤,再次行AML化疗方案诱导化疗后皮肤包块完全消失。患者复发后6个月,病情平稳,仍处于随访治疗中。结论原发鼻咽部髓系肉瘤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孤立性髓系肉瘤预后优于AML,诱导化疗缓解后孤立性复发少见,通常较快进展至白血病期;早期和正确诊断对预后十分重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原发性髓系肉瘤的认识。
简介:摘要白血病累及胃肠道的尸检发病率约为14.8%~25.0%。白血病髓外胃浸润临床和病理上与胃原发性病变非常相似,容易误诊。该文报道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髓外胃浸润,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白血病髓外浸润临床病理学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简介: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征,骨髓造血微环境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异常扩增和激活可能是重要原因。MDSC细胞扩增与激活导致自然杀伤细胞、CD8+ T细胞功能低下与耗竭,并募集炎症细胞及因子,导致MDS患者遗传异常的进一步积累,致使MDS疾病进展。肿瘤环境炎症因子的积累诱导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造血干、祖细胞上的表达和MDSC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过表达,PD-1/PD-L1的相互作用导致MDS造血祖细胞的凋亡和无效造血。靶向MDSC的试验及临床研究证实,纠正或逆转MDS免疫失调的骨髓微环境是恢复有效造血功能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髓损伤手术患者105例,按照术后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成对照组(81例)和病例组(24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基础疾病、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分级)、激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采用B超进行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确定是否有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部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参考ASIA评价标准。术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留下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吸烟、合并基础疾病、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单因素(P<0.05),是否使用激素不影响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脊髓损伤(ASIA分级)A或B级、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脊髓损伤(ASIA)A或B级、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是颈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108例免疫表型特征与临床预后分析建议。方法:选择我院108份患例资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6月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免疫表型特征检测,结合检出结果分析所有患者免疫表型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髓系分化抗原分布有CD13、CD15、CDllb、MPO等,其中MPO表达率较高,患者非髓系分化抗原分布有CDl9、CD25、CD56等,其中CD56表达率较高;CD7、CD19、CD56、MPO与患者CR率间存在联系。结论: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做好患者免疫表型特征检测,了解其非髓系抗原表达特点,对判断患者预后,提高疾病治疗有效性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常规全冠修复、CAD/CAM全瓷髓高嵌体修复两种修复措施应用后对患者恢复情况和满意度的影响,来探讨两种修复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项研究的样本为60例牙体缺损患者,样本均来自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之间,均为于我院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后修复方式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所对应的修复方式分别为常规全冠修复、CAD/CAM全瓷髓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相较P<0.05。治疗前组间指标相较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优,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CAD/CAM全瓷髓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颈髓损伤后并发抑郁患者,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展开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患者均为颈髓损伤后并发抑郁,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人文关怀理念康复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以心理状态指标、睡眠质量指标为评价标准,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以焦虑HAMD评分与抑郁HAMA评分作为比较指标,观察组在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干预后,在睡眠质量PSQI评分上,观察组患者(4.43±1.6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7.94±2.01分),(p<0.05)。结论:围绕颈髓损伤后并发抑郁患者的康复护理,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展开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纳入的76例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修复结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经过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并随访一年后发现,患者边缘紧密性达到A级的有72颗,约占94.74%;冠完整性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冠松动或者脱落达到A级的有73颗,约占96.05%;牙龈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食物嵌塞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颜色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舒适度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结论 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效果显著,经过治疗后患者边缘紧密性、冠完整性较高,避免冠发生松动及脱落现象,防止食物嵌塞,提高颜色匹配良好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奈克拉在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诱导治疗失败后使用维奈克拉和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难治AML患者诊治过程。结果患者,女性,28岁,诊断为难治AML。初始给予I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3+7)方案诱导化疗未缓解,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再诱导化疗未缓解,使用维奈克拉与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化疗后,进行挽救性单倍体allo-HSCT。复查骨髓缓解,植入成功,随访100 d,持续缓解,无移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原发诱导治疗失败的难治AML,使用维奈克拉与去甲基化药物桥接清髓性预处理可作为挽救性allo-HSCT的优选方案。
简介:摘 要:本文对淮北矿区综采工作面刷大、安装工艺的革新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对比以前的施工工艺,在工时、人工投入上进行分析,效率明显提升,安全高效。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3种不同内固定系统植入人体内的三维模型,互相之间进行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皮质骨钉道(CBT)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30日招募的1名正常成年志愿者L2~L4腰椎的CT数据进行建模,在Ansys中对3种模型施加500 N压力,比较内固定系统、钛笼底部、末节椎体椎体的受力、位移、应力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椎体定点角度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CBT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优势。结果结果显示,CBT螺钉固定系统在侧弯时最大应力为194.84 N,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最大应力为196.48 N,结果基本相同。后伸时,CBT螺钉固定系统在对抗后伸扭矩时最大应力为104.17 N,观察位移可以或得相同结果,这表明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坚强的稳定性。相邻阶段的短椎弓根螺钉与CBT螺钉对比可以看出,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稳定性。结论与短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比较,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更有效重建腰椎结核术后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腰椎更多运动节段,在临床上应当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