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从湖南两所大学选取2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探讨大学生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伴选择标准调查问卷,然后再从湖南一所大学选取11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伴选择标准及其伴数量、伴关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伴选择标准方面可以归为完美型、适度型和低要求型3种类型;不同类型在性别、年级、专业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适度型大学生的伴数量显著多于完美型;完美型、适度型大学生在与伴的帮助与支持、与伴的冲突方面显著多于低要求型,完美型在与伴的冲突强度上也显著大于低要求型.

  • 标签: 大学生 友伴关系 友伴标准 性别差异
  • 简介:<正>她拘谨地在我的办公桌前,一双手,一会儿捏捏衣角,一会儿又交叉绞在一起,低垂着双眼似乎很害羞。我让她坐下,她嘴角浮出一丝感激的微笑,:“我站着就行。”我又让了一次,她才小心翼翼地半个屁股坐在沙发上。凭着心理医生的职业敏感,看得出,她属于那种小心谨慎、做事有板有眼的人。对这类人,经验告诉我该怎么做。我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询问困扰她的病情是什么?而是慢声细语地询问她的家庭、职业、工作单位。她

  • 标签: 慢声细语 屁股坐 告诉我 职业敏感 工作单位 回避型人格障碍
  • 简介:儿童青少年认同的社会行为具有利他性、社交性、群体制约性等特点;其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更接近于原型表征方式,特质型社会行为处于社会行为概念的中心位置;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决策受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影响,不同类型的儿童和不同种类的情境对SIP过程产生交互影响;通过提高儿童青少年解决同伴冲突的技能和情绪胜任力等方面的团体干预活动,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亲社会行为 原型表征 SIP 团体干预活动
  • 简介: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初中生 认同 初中阶段 打工子弟学校 普通学校
  • 简介: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厦其与儿童的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 标签: 情绪理解 亲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 简介:【成语典故篇】《孟子·公孙丑》记有这样一段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视之,苗则槁矣。”

  • 标签: 理趣 成语典故 故事 宋人
  • 简介:通过在一个幼儿园中班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戏剧性游戏的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察法测定,实验班幼儿的分享、谦让、合作和互助等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表明社会戏剧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 标签: 社会戏剧性游戏 分享 谦让 合作 互助
  • 简介:本研究首先基于青少年认同的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特质性的社会行为四维结构模型,编制了包含20道题目的青少年社会行为初测量表,并选取四川580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男生占51.0%)完成初测。接着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修改部分题项,形成包含21个题项的社会行为正式施测量表。然后选取北京市各区县共4309名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占47.6%)完成正式施测。根据测查结果再对量表进行修订,最终得到15题版的青少年社会行为量表。对修订后的量表检验信效度,发现:(1)社会行为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信度良好;(2)探索性因素分析认为四因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指标最优,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本研究再次验证了青少年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四维模型,编制了适合测评我国青少年社会行为的量表。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量表编制 维度验证
  • 简介:本研究从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选取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1040名来探讨伴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测查的形式,先让被试提名一个最要好友伴和九个一般伴,再回答自己曾经是否吸烟饮酒和吸烟饮酒的程度。分析时,只对在被试范围内的伴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和年级,被提名的伴中,吸烟饮酒的伴人数有较大差别;男生伴中吸烟饮酒的伴明显超过女生;高年级学生伴中吸烟饮酒的伴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和吸烟饮酒程度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有明显影响;伴中吸烟饮酒的人数多少也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但单双向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饮酒 友伴
  • 简介:在我的印象里,埃及人都会说几句汉语,凡是男人,见了中国人,都会笑嘻嘻地嚷道:“清凉油、清凉油。”只要碰到酒店、饭店,包括撒哈拉沙漠腹地深处的警察,我们下车解手,警察面向我们,手指贴着太阳穴叫:“清凉油、清凉油。”在埃及,清凉油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好比古代,瓷器是中国的代称。

  • 标签: 埃及人 汉语 清凉油 中国人 沙漠腹地 代名词
  • 简介:说谎作为一种性格因素,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据某权威机构的一项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介于7岁至10岁之间的孩子大约98%左右都曾撒过谎。数据报告显示,现在不少孩子做错事后,不是诚实地告诉家长,而是选择千方百计隐瞒、甚至欺骗。孩子撒谎有各种原因,有时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撒谎;有时是为了逃脱惩罚而撒谎;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或能力不足而撒谎。

  • 标签: 孩子 性格因素 成长过程 调查结果 权威机构 显示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社会想法在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问的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的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合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的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帮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测查,以探讨自尊、受助者特征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社会道德认知和自我意愿层面上,大多数初中生能表现出积极的社会性助人趋向,部分学生的行为决策判定具有不一致性;(2)初中生的自尊程度不影响对他人需要的注意、归因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但与帮助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意愿等认知、情感因素有关,能直接影响自主性的社会行为;(3)初中生有关潜在受益者特征的某种认知结果及其相应的情感体验,对帮助型社会行为趋向有重要影响;(4)初中生的自尊及其所知觉的潜在量益者特征在社会行为趋向中交互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初中生 自尊 潜在受益者特征 亲社会行为 帮助倾向
  • 简介: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观和利己价值观对两类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观和私领域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观和私领域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
  • 简介:利用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社会性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水平。

  • 标签: 亲社会性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认知 抑制效应 实验研究
  • 简介:<正>一、引言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是他们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不断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品德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外关于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始于60年代末,近年来倾向于多因素的实验研究。国内有关此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儿童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更为罕见。本实验研究试图从被助者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12~16岁儿童社会行为的关

  • 标签: 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亲社会行为 品德 实验研究 三年级 移情
  • 简介: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合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亲子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父子合和母子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合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的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 标签: 留守青少年 行为自主决策 亲子亲合 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