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被称作“人类第一杀手”。如何有效防治这一世界性的疾病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而医学界近年提出的“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以及在此概念指引下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有效防治冠心病带来了新希望。

  • 标签: 治疗性血管新生 冠心病 防治 心血管病 中老年人 医学界
  • 作者: 黄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新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57-01新生儿的血管瘤的发病原因是源自于皮肤血管内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是在脑部、肝脏、粘膜、肌肉等部位,最常见的病症类型为颈部鲜红斑痣。一般在新生儿出生时或是在出生之后的3月-6月内出现,经常发生在颈部、脸部、头部,严重者会对宝宝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而在宝宝出生2月-8月比较常见,宝宝发病后宝爸宝妈会非常担心。针对新生儿的血管瘤症状,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配合医生的指导,会使得宝宝能够达到痊愈的效果,但是针对一些危险性新生儿所患的血管瘤,例如:咽喉、眼睛、肢体的末端等,则应重视起来。我国新生儿血管瘤的发病率为3%-8%,每一年有30万以上的新生儿患上血管瘤,新生儿发生血管瘤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1)胎盘在发育的过程中血管分化发生异常、血管过渡发育、血管发育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血管畸形。(2)血管内的皮细胞出现异常:由于血管内的皮细胞增殖从而引起肿瘤,其中有80%左右的新生儿血管瘤,是先天性的。经常听宝爸宝妈们说,自己的孩子得了血管瘤,他们非常担心,想知道这种疾病能不能自行消失,为了解决宝爸宝妈的疑惑,本文讲解了各类血管瘤,希望可以帮助到宝爸宝妈们。血管瘤的类型根据组织学研究与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可将血管瘤分厂海绵状血管瘤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海绵状、蔓状、毛细血,以下对这三种血管瘤类型进行深入研究。1、毛细血管瘤:主要是由增生与扩张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多数为错构瘤,但是若是其增长速度比新生儿的发育速度快,其可能属于真性的肿瘤,前者可能会在一年内衰退或是停止增长,但是后者不能自行消失。其中,有草莓样的血管瘤,这种类型的血管瘤是,新生儿在出生时一般看不到宝宝身上有任何病理变化,大都是在宝宝出生1个月内,宝宝身上开始出现小红斑,然后逐渐增多。有的宝宝在1岁-2岁左右这种小斑点开始逐渐停止增长,但是概率较低,针对没有治疗的宝宝仅有少数逐渐自行消失,约为总数的12%。宝宝身上的鲜红的斑痣属于一种毛细血管瘤,又将其称作葡萄球痣。在宝宝身上可见到不同大小的紫色、红色、暗色、的色斑,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低于皮肤的表面,能够明显看出毛细血管扩张,表面比较光滑。病变面积会随着宝宝身体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终身不能自行消退。2、海绵状的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蛋白激酶D1(pkd-1)是一种具有迁移、增值和分化功能的重要的信号传导的蛋白激酶。pkd-1也是一个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关键的调节酶,是心血管发育和肿瘤的进展中不可缺少的酶。pkd-1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的信号来影响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本文对pkd-1对血管生成的相关基因表达,以及PKD-1调节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KD-1 血管生成 VEGF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致大量血浆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引起的以低蛋白血症、低血压、急性肾缺血和全身高度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延误诊治常发展致多脏器衰竭和严重内环境紊乱。近年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已成为导致新生儿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新生儿死亡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全身高度水肿 血管通透性 低蛋白血症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l08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疗效和护理,结果无不良反应,效果良好。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进行治疗的前提,熟悉治疗原理及步骤是配合的关键,确保静脉通路通畅是治疗的保证,正确详细的健康教育是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保障。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2013年,我科利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23例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1一般资料收集一年来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共23例27眼,男9例,女13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7岁。右眼16例,左眼11例。其中大疱性角膜病变18例,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3例:化学性眼外伤2例;无菌性角膜溃疡3例。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2例,眼前手动3例,眼前指数5例,0.01~0.17例,0.1~0.86例。全部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均经过1~2周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多种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修复,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或眼膏,症状均未缓解,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例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睑痉挛等。经过治疗后仍不缓解者,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纳入本组临床观察研究。经过详细的检查,所以患者的眼压都在正常范围,除角膜上皮病变外,均不存存需要同时治疗的其枘眼病。

  • 标签: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病变 药物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刺激症状 抗青光眼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高危新生儿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危新生儿 148例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 74例。常规组行常规药物干预,研究组行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脏器功能损伤情况低于常规组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治疗效果确切,可起到保护患儿重要器官功能的作用,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高危 新生儿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重点对患者进行眼疼以及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预防措施,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任何可引起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定期做眼科检查,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预防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对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36例)数据,对佩戴角膜接触镜后的患者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患者眼痛、异物感症状立即缓解,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5~7d后,其中28例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8例摘镜后继续使用1~2d眼液、眼膏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对36例患者随访3~6月均未出现角膜上皮再次脱落。结论:在使用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患者所受痛苦少、治疗操作方便、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脱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眼膜病患者60例(6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角膜植片透明者54例,视力≥0.3者20例,≤0.04者7例,0.05~0.2者32例,出现免疫排斥反应5例。结论角膜穿孔或角膜瘢痕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应重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 标签: 角膜病 穿透性角膜移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0.06ml(1.5mg)1次-3次,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对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Avastin 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晚期圆锥角膜患者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角膜厚度低于400μm的圆锥角膜患者24人38眼,点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基质水肿厚度达到400μm以上,行角膜交联术。术前、术后记录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顶点K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晶体等变化,对所有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于3~5天内愈合;角膜Haze于4周内消退;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4.72±0.08,术后3月为4.80±0.05,6月为4.91±0.04,1年为4.93±0.06;角膜顶点K值术前为53.18±7.24D,3月为52.47±5.62D,6月为51.87±6.58D,1年为51.69±6.31D;角膜厚度治疗前为367±33μm,水肿后为412±65μm,3月为373±37μm,6月为350±35μm,1年为345±32μm;角膜内皮术前为3072±203/mm2,术后3月为2905±216/mm2,6月为2969±218/mm2,1年为2978±209/mm2;未见晶体、视网膜并发症。结论采用低渗核黄素法行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角膜圆锥安全、有效,且当的护理可以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角膜交联,核黄素,紫外线,圆锥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透明角膜对穿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48例(76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位置位于颞上方及鼻上方或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分为A、B两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A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0±0.66)D,术后3月为(0.67±0.59)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前为(0.82±0.67)D,术后3月为(0.40±0.3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13D,而B组术后3月较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减少0.41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选择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患者角膜散光度减小,视觉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源性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