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十年来我区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死因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收集的卫生常规报表及年报质量控制资料、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调查附件、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等。结果2000-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89.51/万、154.94/万、188.91/万、164.32/万、140.17/万、178.36/万、72.6/万、48.63/10万、30.56/10万、14.84/10万,自2000年的189.51/10万降至2010年的14.84/10万,下降了92.17%,成效显著。孕产妇死亡率与经济和文化水平、计划生育政策、卫生资源和产科服务技术水平及交通和通迅等因素有关。结论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建议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改善卫生服务设施,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服务,及时发现和纠正高危因素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2013年社区贫困妇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方法2013年6月—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地区的某社区240例贫困妇女进行调查,该文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一般情况、居民疾病状况与就诊状况,也包括居民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反应。结果在240例调查女性中,两周患病的有14例,患病率为5.83%。14例女性患者都进行了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其中选择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就诊共有5例,选择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6例,选择卫生服务站的为3例。14例女性患者对于医疗设施和环境、医疗费用、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卫生务态度的满意度分别为50.0%、64.3%、71.4%和64.3%。结论该地区的社区贫困妇女患病率还比较好,对于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还需要相当大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快建立合适的社区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增加社区医疗卫生的供给。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贫困地区眩晕病人健康指导现状的调查情况。方法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作为病理时段,把此阶段黔东南地区的贫困地区医院接收的124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结果性别、知识水平和付费方式等,均是影响患者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知识知晓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困地区眩晕患者缺乏对健康指导的认知,通过对临床路径探索的加强,以及对健康指导方法的科学性予以不断规范,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了解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师专185名贫困新生进行了调查,并与1648名非贫困新生进行比较。结果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贫困新生占49.19%,非贫困新生为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贫困新生UPI总分及三类诊断、EPQ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与性格、神经衰弱与强迫症状以及人际交往上;贫困新生在“自己的过去与家庭是不幸的”和“爱操心”的选择率高于非贫困新生(P〈0.05或P〈0.01),贫困新生中男生在“父母期望过高”的选择率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在“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的选择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新生UPI总分与P因子、N因子T分存在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正常;在对贫困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其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注重贫困新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意识完善、人际交往训练及人格塑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校低年级贫困医学生基本生活现状的调查,了解其思想行为动向,分析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寻找帮助途径。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法,以本校基础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贫困生为研究组,非贫困生为对照组,对其思想动向或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况、学习成绩三大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收回有效问卷185份,其中研究组99份,对照组86份。②思想动向或生活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社会活动积极性,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学习成绩绩点分布,研究组呈现两极分化,优秀和不合格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多数贫困医学生思想行为积极健康,学习努力向上,少数表现偏离正常,家庭、学校、老师、同学应给予关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