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检测分析骨折病人的骨密度,探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1245例病患的骨折密度进行检测分析,其中三十岁以上者986例,三十岁以下者259例,其中城镇人口387例,农村人口858例,均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三十岁以上的男性患者约有67.9%骨密度异常,而三十岁以上的女性患者有78.5%的骨密度异常者;三十岁以下的男性患者有19.6%的骨密度异常者,女性患者有11.5%的骨密度异常者;两组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人口的骨密度异常比例为85.5%,农村人口的骨密度异常比例为86.2%,数据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十岁以上的人群骨密度异常情况明显高于三十岁以下,所以三十岁以后的人群骨折发病率比较高一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MedicalLtd的成人超声骨密度仪,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12697名健康体检人员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骨密度正常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女性为6.17%,男性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0-29岁男、女性均有骨质疏松发生;骨量减少女性、男性均多见于60岁以上者;该人群中骨密度正常者占60.25%,骨密度异常者占39.75%;其中骨质疏松症占5.8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骨密度异常率较高,存在骨质疏松症的危险,科学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促进改善人体骨骼系统的代谢和功能,增加骨密度。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正畸治疗对不同牙周炎生物型牙槽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方法选取40例牙周病在我院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牙周生物行将其分为薄龈组和厚龈组,同时纳入20名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正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牙槽骨的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薄龈组和厚龈组患者在根颈部唇侧、根中腭侧、根尖唇侧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薄龈组和厚龈组两组患者各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薄龈组明显低于厚龈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疗时,不同牙周生物型的患者牙槽骨密度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薄龈组患者明显骨密度降低幅度更大。
简介:目的:探讨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时不同扫描模式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临床科室推送的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测量,采用3种不同模式的扫描方法:A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选择OneScan(一次性扫描、无需海绵垫块)扫描模式;B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不选择OneScan扫描模式;C扫描模式,患者下肢放在海绵垫块上,不选择OneScan扫描模式。结果:A、B两种扫描模式所得腰椎的骨密度值对比,第1、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1,t=-0.153,t=-1.239,t=-1.892,t=-1.469;P〉0.05);A、C两种扫描模式所得的骨密度值对比,第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1,t=3.824,t=4.582,t=4.399;P〈0.05),第1腰椎无统计学意义(t=-0.006,P〉0.05)。结论:采用OneScan扫描模式进行骨密度测量会高估腰椎的骨密度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宜都市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超声骨密度的异常情况,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7岁儿童1525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36.70%)高于男婴(28.89%);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分别是0-6个月组67.36%,6-12个月组36.17%,12-36个月组7.76%,>36个月20.57%,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0-6个月龄为高发年龄,提示出生前一年,尤其是前6个月是儿童防治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1214例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20~89岁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BMD值以L1最低,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结论腰椎各椎体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其差异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和增龄造成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乙肝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发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67例作为乙肝组,酒精性的肝硬化的患者57例作为酒精组,对照组选取175例健康的志愿者。均进行双能的X线的骨密度仪检测三组的腰椎以及双侧的髋关节的骨密度值以及相关检验的结果。结果乙肝组和酒精组的患者的腰椎以及双侧的髋关节的骨密度值小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以及酒精组的患者的总胆红素,血小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的骨密度小于健康人,说明肝硬化是导致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孕期孕妇的骨密度干预效果,利用骨密度检测仪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门诊测试骨密度异常的孕妇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查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给予骨密度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骨密度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怀孕12周、24周、36周内的骨量减少、骨量正常、骨质疏松等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骨量正常例数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骨量减少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孕妇患者给予早期骨密度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骨密度下降,预防骨质疏松,保证母婴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车道沟地区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性别之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对1527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测定。结果受检者BMD均值为(0.418±0.128)g/cm2,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年龄成负相关(r=-0.392,P<0.001)。男性桡骨BMD峰值位于30~岁,均值为(0.596±0.076)g/cm2;女性BMD峰值位于40~岁组,均值为(0.450±0.067)g/cm2。各年龄段女性BMD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本次共检出OP病例477例,患病率为31.24%,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OP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女性OP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50岁以后、男性60岁以后患病率增高,应及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