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小窝蛋白-1是肺组织细胞膜上的一个特殊结构,在应力及高氧损伤的调控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其中p38MAPK通路在细胞生长、细胞应激、炎症和凋亡等多种病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p38MAPK信号通路及其与小窝蛋白的相关性做一综述,旨在对小窝蛋白-1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48例胃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与P53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ivin和P53蛋白在20例正常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在胃癌组织中P53阳性率50.0%,Livin阳性率37.5%。二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Livin蛋白的阳性率在大于60岁组为54.2%,小于60岁组为20.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Livin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可作为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相互影响。Livin在大于60岁组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凋亡抑止是老年胃癌患者重要发病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16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人群归为对照组,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两组标本进行P16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对照组P16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86%(P<0.05)。此外包括不同TNM分级、淋巴结转与为转移、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等方面的P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16异常表达和胃癌存在相关性,且TNM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症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的胃癌患者P16基因更容易为异常表达,可通过P16对胃癌进行辅助检测及判断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蛋白在162例宫颈良性病变、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Ⅲ级)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和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良性病变中P16表达率为0%,CINⅠ中P16表达率为78.4%且多为点灶状表达,CINⅡ-Ⅲ中P16表达率100%且多为带状或弥漫强阳性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16可以作为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及CINⅡ-Ⅲ之间鉴别诊断的一个有用的标记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有效方法,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160例确诊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螺旋霉素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治疗组Hp根除率为95%,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25%,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在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后,效果明显;而在应用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核糖霉素、螺旋霉素四联疗法后,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身体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基层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升高在各种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检测阳性的疾病﹙临床上的第一诊断为主﹚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升高的分为四组一组均值为3905.82±2981.97pg/ml;二组为4447.04±2089.94pg/ml;三组为2646.95±1586.81pg/ml;四组为2581.80±1292.22pg/ml。结论脑自然肽N端前体蛋白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PC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72例NPC患者和84例鼻咽粘膜慢性炎患者的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NPC细胞和鼻咽粘膜慢性炎上皮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NPC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鼻咽粘膜慢性炎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NPC细胞中,p-细胞外信号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细胞外信号、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NPC细胞中存在高表达,且在NPC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可能参与p-细胞外信号异常活化的正反馈调节,而p-细胞外信号可能通过上调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来促进NPC细胞的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当归注射液对环磷酰胺损伤后的小鼠骨髓细胞P53、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12周龄Balb/c小鼠24只,雌雄兼有,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200mg/kg的环磷酰胺一次性腹腔注射,制模完成后骨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53,Bax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胞浆、胞膜出现黄色或棕黄色的为阳性细胞,高倍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数,算出阳性细胞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对照组、预防组及治疗组的细胞P53、Bax蛋白阳性细胞率高(P<0.05);实验对照组与预防组间无差异性(P>0.05),与治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在以治疗方式给予时,能抑制环磷酰胺损伤的骨髓细胞P53、Bax蛋白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研究迈瑞400与日立7600两种生化分析仪测定脂蛋白a的精密度。方法70份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新鲜血液作为研究标本,标本无溶血、黄疸、乳糜等干扰因素,其浓度符合该项目的分析测量要求,以实验室使用成熟的日立7600双P+ISE的模块化生化仪为比较仪器,迈瑞400生化仪为实验仪器,制定回归方程,并计算所测项目的预期偏倚95%可信区间,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有1个方法内离群值,未超过样本总数的2.5%,剔除离群值后,重新进行检测并替代剔除数据。两种方法间测定结果,无方法间离群值。LP-a检测的r值为0.998,回归方程为Y=0.945X-0.026,说明两种检测仪器测定的物质浓度达到足够的宽度,分布范围合适。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LP-a值超过了1/2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提示偏移不可接受。结论迈瑞400与日立7600两种生化分析仪测定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需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骨肉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究miRNA-744-5P与骨肉瘤患者转移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购买并培养4种骨肉瘤细胞系分别是高转移性的U20S、SAOS2,低转移性的MG63、HOS。收集高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与低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上清各1000ml,经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后,送苏州泓迅生物科技公司高通量测序及实时定量分析。结果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实时定量结果,发现不同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系外泌体中miRNA-744-5P表达具有显著差异,高转移性细胞系上清中miRNA-744-5P比低转移性细胞系提高了2.95±0.68倍。转染后高转移性的U2OS及SAOS2细胞系在Transwell上室中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前后血栓前体蛋白(Tp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将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用中药),两组分别于入院后即查以及第5天复查来测定血浆TpP和凝血四项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TpP、Fib、PT、APTT、TT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TpP、Fib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TpP、Fi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的血浆Tp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T、APTT、TT和对照组的Fib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P是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栓形成的可靠指标,中药干预可迅速降低TpP、Fib水平,可用于早期监测抗血栓的效果和病情发展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Ki67和P53蛋白表达用于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行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并比较分析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切除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和P53蛋白在临床Ⅲ~Ⅳ期阳性表达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在Ⅰ~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作为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我院80例肺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标本,并将肺癌患者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利用SysmexCA-6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患者中,有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指标,用于检测病情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蛋白和p2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5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96.72%)明显高于CIN组(43.13%)和正常宫颈组(26.6%),P<0.01;表达水平与间质浸润、组织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无关(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4.59%)明显低于CIN组(65.1%)和正常宫颈组(89.7%),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p27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p16与p27蛋白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以及判断其侵袭转移潜能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