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中HCMV灭活效果及其对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10份含有滴度为7.65㏒TCID50/mlHCMV的红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50µmol/L的核黄素,接受λ=400-500nm,光照强度为40,000Lux处理20min,测定处理病毒滴度及35天储存期各时间段质量指标的影响2,3-DPG、ATP酶、上清液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红细胞病毒滴度下降大于7.21㏒TCID50/ml;处理后保存35天内红细胞主要质量指标未发生不良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中HCMV,对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狂犬疫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经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选择14~62岁暴露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药品临床管理规定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狂犬病疫苗免疫检测标准,观察50例研究对象免疫接种后,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和抗体水平。结果所有接种对象抗体阳性率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0.12×103nmol.(s.L)﹣1(4.02IU/ml),轻度局部副反应的发生率为0.91%,轻度全身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副反应和严重的全身副反应。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的基于细胞培养灭活验证的狂犬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轻度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副反应,免疫保护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效果及进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美沙拉嗪,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分别为150±11g/L、0.55±0.41、31.3±8.4g/L,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21.4±7.2mm/h、8.54±3.83mg/L;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分别为140±11g/L、0.35±0.11、30.6±9.4g/L,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23.5±6.2mm/h、8.63±3.79mg/L。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沉、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益生菌干预对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影响。方法按照喂养方式,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足月顺产儿分为A组(20例)、B组(45例)和C组(35例),分别以益生菌配方奶粉、普通奶粉和母乳喂养,并按照有无家族过敏史再次进行分组,比较三组幼儿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情况。结果随访结果显示,B1组和C1组幼儿在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与A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2组和C2组幼儿在3个月和6个月内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与A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1与A2、B1与B2的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C1与C2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对生命早期免疫系统发育影响较大,可有效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湖沼地区钉螺在不同灭螺药物加黑膜覆盖与常规喷洒灭螺等不同方法下的灭螺效果。方法试验区被分成8个单元,分别采用单黑膜覆盖、黑膜覆盖分别加碳酸氢胺、氯硝柳胺、四聚乙醛颗粒、四聚乙醛悬浮剂,氯硝柳胺常规喷洒,四聚乙醛颗粒撒播和无任何措施的空白对照进行试验。试验分别在第3d、7d、15d和30d,用水养法和敲击法鉴别各试验单元采集的钉螺死亡情况、以观察其灭螺效果。结果试验第30天,各试验单元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单纯黑膜覆盖13.91%、黑膜覆盖加碳酸氢胺14.81%、黑膜覆盖加氯硝柳胺42.37%、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颗粒19.41%、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56.64%、氯硝柳胺常规喷洒27.97%、四聚乙醛颗粒撒播5.71%,空白对照单元5.17%。结论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效果最好,单纯黑膜钉螺死亡率也高于自然钉螺死亡率,说明黑膜覆盖法有较好的灭螺效果,特别是黑膜覆盖加四聚乙醛悬浮剂组合灭螺方法,在特殊环境灭螺时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脑炎接种灭活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引起异常反应患者的发病情况,其中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荨麻疹2例,探讨可能引起患儿在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后所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荨麻疹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案。结果本研究中发生异常反应的患儿均是多次接种,发病原因可能与多次接种疫苗使机体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结论在接种疫苗前,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敏感史,制订有针对性的科学接种方案,严格按操作规范执行接种操作并予以积极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在接种前跟患者宣教疫苗接种的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术后序贯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的使用在肠道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过去我院普外科近三年的肠道手术患者91例。根据术式先将患者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微创组(以下简称开腹组和腔镜组),再根据术前肠道准备方式及术后营养给予方式的不同将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均采用的是传统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而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术前准备+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开腹组中实验组21例,对照组25例。腔镜组中实验组18例,对照组27例。结果(1)营养指标开腹及腔镜的实验组患者术后白蛋白、ALT、AST水平均高于对应的对照组(P<0.05)。(2)免疫学指标开腹及腔镜的实验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术后淋巴细胞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肠道菌群指标术后开腹及腔镜两组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均有发生,实验组的菌群失调少于对照组(P<0.05)。(4)临床观察结果开腹及腔镜两组下的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实验组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且实验组营养费用较对照组水平减少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无论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应用益生菌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营养的花费,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反应和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并能够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108例,均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用药14d、治疗1个月和6个月,阳性率分别为5.56%、5.56%、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7%、24.07%、31.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0.37%(P<0.05)。结论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可确保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且降低再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思密达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制剂在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时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确诊为非细菌感染性小儿腹泻的住院患儿86例,患儿年龄均在0—3岁之间,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合生元益生菌制剂与思密达联合对患儿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在治疗显效率方面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思密达在应用于治疗0—3岁非细菌感染性小儿腹泻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危重症患者为例,在其中抽取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以益生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别,表示为P>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0天后,患者的营养指标得以明显改善,而且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26.67%,对照组为53.33%,26.67%<53.33%,并且,χ2=5.3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