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血管病的CT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缺血血管病患者30例的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CT上呈低密度影。病初6h内,CT扫描通常无异常发现。24h内低密度影的检出率可达50%,第2天可达90%~95%。病后2~3周CT图像上病灶可呈现等密度影,是由于水肿的消退及吞噬细胞的浸润所致。结论CT扫描是常规、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手段。为避免造影剂与血液混淆,行CT时不施行增强扫描。CT可立即发现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鉴别脑出血及脑梗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CT检查 诊断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缺血血管病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全方位护理对缺血肠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肠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30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经全方位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肠病患者运用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患者满意度 常规护理 全方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效果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 标签: 脑心通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对缺血血管病(ICV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缺血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NIHSS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发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梗死体积缩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血管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新发梗死发生率、促进梗死体积的缩小,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TCD微栓子监测(MES)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73例患者给予颈部血管超声和TCD微栓子监测。结果患者存在颈部斑块、不稳定性斑块以及内膜增厚时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无以上症状的患者MES阳性率,P<0.05。结论缺血血管疾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以及TCD微栓子监测的诊断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TCD微栓子监测(MES)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于缺血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6年7月收治入院的缺血血管疾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0%,无效8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的改善老年缺血血管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和非缺血血管病患者各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两组并发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7%,明显超过对照组的31.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血管病患者形成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在临床诊断中可借助彩超进行预测,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在心血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是对患者进行长期维持的一种方法。现如今,心血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往往一旦发病就比较严重。因此,医师对患者的用药也至关重要,药物都有正反两面的作用,不仅仅是有治疗的作用,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当用药出现误区时,给患者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用药标准进行合理用药。目前,国内在临床用药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选取我院479例心血患者对他们的用药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最后根据实例分析得出在心血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根据误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误区 措施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它通过制定教育内容、以一定的形式、方法,以及患者住院各个时期需求的不同向患者传授所患疾病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血管介入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血管病间的关系。方法重点筛选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彩超检查的缺血血管病患者81例(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人80例(参照组),测量两组血管直径,检查两组斑块有无与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共70例,参照组IMT增厚、软斑块形成共6例,(P<0.05)。结论缺血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高分辨率较高的彩超诊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报、观察临床效果等方面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超声
  • 简介:摘要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好的生化标志物,在缺血脑卒中表达升高。本文就近年来IMA在缺血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例缺血血管病患者共65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与传统CT技术进行检测,比较颈动脉狭窄检测率、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以及颈动脉血流检测完整度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血流检测图像清晰,完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超声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查出缺血血管患者的动脉狭窄部位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准确分析斑块的性质,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正确的疾病预防措施,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促进缺血血管病患者身体的恢复,推动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治40例缺血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验患者40例,即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同时对两组患者检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包括斑块检查数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软斑、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扁平斑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斑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右侧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值明显比实验组宽,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粥样斑块给予检查,在早期预防缺血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适合临床的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血管病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参组人员为9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利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酯蛋白、低密度酯蛋白的数据差异较小,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数据的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缺血血管疾病治疗中,将阿托伐他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较高,安全性较高,可快速降低血脂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结肠炎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缺血结肠炎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缺血结肠炎患者经治疗28例在7日内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并出院,2例20日好转出院。结论提高对本病认识,尽早诊断,积极行内科治疗,一般经内科积极治疗,大都预后良好。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