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消化道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分为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类型。这些癌症在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肿块、消瘦、便血等。而在晚期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不太乐观。因此,对消化道早癌的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前发现并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将从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定义、筛查对象、筛查方法、筛查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提升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包括调整护理人员排班方案,识别不良预后高危患者并重点干预,个体化的预见性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指导等。对比两组行为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禁烟禁酒、适量锻炼及情绪控制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各子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便秘、肝性脑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提升其依从性,且有助于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这对提升疗效有一定价值。
简介:DNA/miRNA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非侵入性筛查标志物,被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有大量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但仅有个别商业化的甲基化基因试剂盒小规模应用于临床实践。本人将对目前有关检测血液/粪便中DNA/miRNA基因异常甲基化筛查结直肠癌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与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与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的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MS组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和NAFLD的患病率显著髙于非MS组(P<0.05);HDL-C与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与NAFLD患病率升髙。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为:Logit(P)=-19.476+0.08年龄+0.457BMI-1.326TC+0.918FPG+2.679TG。结论MS组分与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和TG是MS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的预测判断,为临床筛查识别髙风险患者。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病(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型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