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尿激酶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二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两因素两水平(两因素:尿激酶、硫酸镁;两水平:1水平=不给药;2水平=给药)的析因实验设计.通过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评价尿激酶、硫酸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以及二者在治疗脑梗死时的相互作用.结果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恢复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2).同样,脑梗死体积缩小,在治疗后14天经方差分析检验,尿激酶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P<0.05),硫酸镁2水平的疗效明显优于1水平(P<0.01).并且两因素治疗效果有正交互作用(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胃粘膜出血,无1例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且有正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IV)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等5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再灌注72h评分后处死;脑组织制片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表达;氧化炎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疗效,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均能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31表达,改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TNF-α和IL-β水平,其中配伍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IV和HSYA配伍可以显著发挥协同抗脑损伤作用,其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是潜在作用机制。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1~3天内(活动期)及病情稳定后(静止期)行颅脑MRI检查,并分析MRI表现.结果(1)活动期MRI表现:8例(A组)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T1加权图像不明显,亦无对比增强.3例(B组)T1WI和T2WI信号接近,强化明显,病灶较大,边界欠清,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小脑,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3例(C组)额叶,枕叶,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3组相比,P<0.01.(2)静止期MRI表现:与活动期相比,3组静止期病灶皆缩小,边界清晰,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升高,强化减弱(A组P<0.01,B组与C组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简介: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定位的精确性,应用范围,最佳手术入路设计,安全可靠性.方法对65例颅内及椎管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灶均精确定位,平均误差为1.7mm,所有手术入路设计可在术前完成,避开功能区,使病灶完整或最大限度切除,同时保留正常脑组织及重要结构.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切除病灶彻底,副损伤小.特别是对于深部病变可精确定位,经脑沟、脑裂显微手术入路,术后病人恢复快.术中存在脑组织移位的问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组病例无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固有胆碱能系统'的存在状态.方法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健康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关节滑膜巨噬细胞及腹腔淋巴结的表达状态.结果nAChRα7、ChAT及AChE在大鼠免疫细胞及免疫器官均有阳性表达.腹腔巨噬细胞、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和关节滑膜巨噬细胞表达最丰富,而腹腔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仅有微弱表达;外周血CD4+细胞有部分表达(nAChRα715.88%±0.753%,ChAT23.09%±0.671%).结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器官普遍存在'固有胆碱能系统',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在机体固有胆碱能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