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在角膜纤维修复反应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TGF-β可通过Smad等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充分发挥角膜基质细胞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的正效作用。我们就TGF-β的概况、分子结构、TGF-β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眼前节的分布、在角膜上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愈合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屈光手术 生物学功能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205例青光眼患者中28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有28眼出现浅前房,其发生率为7.6%,按Speath分类,浅Ⅰ度21只眼,浅Ⅱ度5只眼,浅Ⅲ度2只眼,其中滤过过强19只眼,结膜渗漏1只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其它4只眼。结论滤过过强是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浅前房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适应症、时机、手术方法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44例,其中预防性虹膜周边切除术8例,滤过性手术36例。对39例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仅局部药物能控制正常的病例做上方透明角膜内切口或颞侧角膜缘巩膜隧道切口,避开功能滤过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3例术前眼压须全身药物才能控制的病人,控制眼压后避开原手术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半年。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0.5以上33例,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损害与术前有明显差别,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术后 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间白内障患者291例291眼,对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诊断为低视力,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291例术后共发生低视力49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低视力17眼(34.7%),术前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32眼(65.3%),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眼、高度近视6眼,其他4眼。结论: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检查可以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低视力
  • 简介:患者女性,51岁。2008年3月在我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左颈部肿物摘除术。术中病理检查证实为左颈部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后行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甲状腺结节探查术,病理检查未见癌组织。术中分离颈内静脉下段时,可见少量清亮透明液体,但未发现明确漏出点,未予特殊处理。第2天,患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左胸壁肿胀,术区可见少量乳白色液体漏出(见附2页图①)。纤维喉镜检查:左下咽部膨隆,会厌向右侧隆起、肿胀,呈乳白色塑料皮样外观,咽喉部黏膜光滑。喉部及肺部CT扫描:喉旁、颌下、左颈部及左前胸壁弥漫性肿胀,伴左颈部软组织积液,

  • 标签: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胸 乳糜漏 颈清扫 纤维喉镜检查 术后
  • 简介:目的:了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干眼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6例60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前3d;术后3,7,14,30d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7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下降,BUT缩短,SⅠt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大部分患眼术后14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BU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开始恢复,到术后30d,有22%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泪膜正常的患眼中有18%发生干眼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泪膜 干眼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住院翼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7例(8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巩膜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棕色色素膜组织。通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任何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巩膜溶解严重的并发症,过分烧灼巩膜面及术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为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巩膜溶解,要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加强营养类药物,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3—164,167)

  • 标签: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巩膜溶解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特点及术前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与术后屈光状态的关系分析。方法:将96例9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乳化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及术后屈光状态和屈光完全矫正值,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4mm,小切口组患者术后ACD增厚0.78mm,术后两组患者A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两组患者ACD均明显加深(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优于裸眼视力(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主要为0-+1.0D(41.67%和54.16%)和+1.25-+2.0D(43.75%和33.33%)(P〉0.05)。结论:白内障IOL植入术后患者ACD明显加深,临床需充分考虑ACD的变化情况,提高IOL屈光度数计算准确性。

  • 标签: 白内障 前房深度 屈光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眼压变化有关的各种因素。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129例(245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D,<-6.0D)和B组(≥.0D)分别于手术前后1、3个月测量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角膜前表面曲率(cornealanteriorsurfacecurvature,CASC)并记录术前近视度数(diopterofmyopiabeforesurgery,DMBS)、散光度数(diopterofastigmatismbeforesurgery,DABS)及术中角膜切削深度(cuttingcornealdepth,CCD)和直径(cuttingcornealarea,CCA)。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A、B两组间手术前后1、3月及术后1月眼压值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3月眼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IOP差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01,P=0.023,P<0.001,P<0.001),而与术前散光度数和切削直径无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192,P=0.473)。结论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的眼压值降低与CCT差、角膜曲率差、术前近视度数、切削深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眼压
  • 简介:目的观察532激光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翼状胬肉术后1月结膜表现为Ⅱ、Ⅲ、Ⅳ级患者共72例97眼行532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前Ⅱ级35眼全部转变成Ⅰ级外观;治疗前Ⅲ级30眼转变成Ⅰ级10眼,转变成Ⅱ级15眼,无变化5眼;治疗前Ⅳ级32眼治疗后转变成Ⅲ级12眼,转变成Ⅱ级5眼,无变化15眼。结论激光治疗阻断新生血管,改善术后外观,对于Ⅱ、Ⅲ级患者降低了复发的风险,治疗效果显著,对于Ⅳ级患者抑制纤维增生,缓解了病情。

  • 标签: 翼状胬肉 532激光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术后的早期观察,分析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经过病人的组织筛选、手术对象的确定、严格的术前检查,确定500例适合手术的白内障病人,视力在0.1以下,无全身及眼部手术禁忌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式.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的245例,<0.3而≥0.05的210例,<0.05的45例.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和前房出血等,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要有政府重视、严格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观察和相应的术后处理,重视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并应注重远期随访.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
  • 简介:患者,男57岁因左眼内侧渐起赘片十年余于2006年9月23日就诊我院。眼部检查:两眼视力0.8,左眼鼻侧球结膜呈翼状增厚,浸入角巩缘内4mm,头部较宽,附着部角膜灰白色混浊,

  • 标签: 巩膜溃疡 胬肉术后 结核性 眼部检查 眼视力 球结膜
  • 简介:目的研究义眼座植入术后治疗上睑凹陷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评估高密度聚乙烯及或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眶内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眼眶三维影像检查和突眼计测量的方法,分析上睑凹陷发生的原因,测量义眼座植入术后眶内容及眼眶容积改变,以高密度聚乙烯或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作为填充材料,对26例义眼座植入术后上睑凹陷的患者施行整复治疗,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手术后2wk内,19例上睑凹陷病例术后均得到了明显的矫正,外观理想;5例残留轻度上睑凹陷;2例仍有中度上睑凹陷,经再填充后得到了矫正.随访6个月~4年,3例残留轻度上睑凹陷.复合人工骨眶内植入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感染、排异及移位.结论对义眼座植入术后上睑凹陷的整复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高密度聚乙烯或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眶内植入是安全及有效的.

  • 标签: 上睑凹陷 植入术后 整复治疗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与舒适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6月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的136例视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盲选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原因进行评估,并选择恰当的护理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8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43例、10例、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2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16例、20例、6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术后疼痛及疼痛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的基础上,对体位的适当调整,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

  • 标签: 视网膜脱离术 术后疼痛 舒适护理
  • 简介:鼻内镜术后窦黏膜的组织学检查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部分组织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鼻内镜术后鼻窦的组织学形态与功能之间存在好的对应性.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和糖精试验联合使用,可以有效评估黏膜的恢复情况.

  • 标签: 鼻内镜检查 组织学形态 手术后 黏膜 纤毛清除功能 组织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眼内炎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完成的1174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3例并发眼内炎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结果1174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3例并发眼内炎,发病率为0.26%。经过结膜下及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2例感染被控制,视力分别恢复到0.12和0.2,1例眼球萎缩。结论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需要医生术前严格筛查病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发生眼内炎后应积极救治,及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眼内炎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