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关于3.0T磁共振对于肛周脓肿的检出率和1.5T磁共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 选取医院于2020年9至12月接收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3.0T核磁组和1.5T核磁组,每组50人,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扫查,对比两组肛周脓肿的检出率和图像信噪比(SNR)。结果 3.0T磁共振对于肛周脓肿的检出率达到94%,1.5T磁共振对于肛周脓肿检出率达到74%,3.0T磁共振与1.5T磁共振相比其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核磁组与1.5T核磁组对肛周脓肿SNR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对于肛周脓肿的检出率有较大优势,3.0T核磁提高了信噪比,图像质量随之升高,加快图像采集的速度。波谱方面,3.0T提高了分辨率,加大分辨能力,对于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3.0T核磁共振 肛周脓肿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直方图参数在鉴别直肠黏液腺癌(MC)和普通腺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磁共振成像(MRI)及DKI结果完整的110例患者资料,其中MC组16例,AC组94例;两名医师分别在b=1 000 s/mm2的DKI图上勾画感兴趣区域(ROI),并获取DKI定量参数,包括非高斯分布的扩散系数(D值)、峰度系数(K值),通过图像配准获得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直方图分析,分别获得上述各参数的平均值、25%位数、50%位数、75%位数、偏度和峰度。评价直肠MC组和AC组各定量直方图参数分析结果的差异,筛选主要指标及多变量综合分析指标,并评价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相关的定量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直肠MC与AC的效能。结果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和N分期在MC组和AC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变量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D50%位数和K25%位数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均P<0.05),二者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5,但采用DeLong法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测得的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结果一致性好,组内相关系数范围0.880~0.981。结论DKI双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有助于直肠MC和AC的鉴别,其中D50%位数和K25%位数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且优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黏液腺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3.0磁共振DWI超高b值的运用价值并与Gleason评分对比分析。方法常规采用3.0磁共振采用b值为800,1500,3000s/mm2检查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筛选28例前列腺癌确诊患者,通过不同b值下对比度的对比,作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将超高b值扩散加权ADC值与临床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b=800,1500,3000s/mm2对应的对比度相应增加,通过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F=14.842,P=0.000,P<0.05),各组对比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b=3000时,所测得癌区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线性负相关(r=-0.871,P=0.000,P<0.05)结论在DWI多b值扫描中,超高b值可以获得更高的对比度,对微小病灶有明显的优势,ADC值可以用来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 标签: 前列腺癌超高b值对比度ADC值Gleason评分
  • 简介:摘要由于活体标本获取困难,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学检查具有局限性,制约了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治与研究,通过微创或无创显像技术对内耳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是临床的期待和热点。近年关于钆造影内耳成像的研究报道较多,并有广泛推广的趋势。相关研究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科和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领域,研究者可能对非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出现问题及应用泛化。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内耳解剖、内耳膜迷路积水相关疾病特点、检查方法及钆对比剂相关危害性充分了解,以规范钆造影内耳磁共振成像研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耳 梅尼埃病 眩晕
  • 简介:本文利用原子电性作用矢量(AtomicElectro—negativityInteractionVector,AEIV)对硫醚类化合物中碳原子局部化学微环境进行表征并与其核磁共振碳谱(BCNMR)建立定量构谱相关(QSSR)模型,建模计算值和留一法(Leave—One—Out,L00)交互校验(Cross—Validation,CV)预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25和0.9499,结果表明:AEIV与^13CNMR谱化学位移相关性较好。

  • 标签: ^13C NMR 原子电性作用矢量 硫醚 定量结构波谱关系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信息的现代技术,其已在许多领城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实脸技术和一些相关的应用。

  • 标签: 原子核 核磁共振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MR)定量T1 mapping成像用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AH、明确危险分层并接受CMR检查的59例患者,男12例,女47例,年龄4~77(31±13)岁。根据危险分层情况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0例)和中高危组(29例)。纳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6名,女19名,年龄20~56(35±8)岁。测量所有患者及对照组CMR短轴位心肌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下室间隔右心室插入部(IRVIP)平扫T1 值。分别对PAH患者与对照组、低危组与中高危组PAH患者间各项平扫T1 值进行比较,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PAH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PAH患者CMR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IRVIP平扫T1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基底段:(1 439.31±129.96)比(1 282.36±37.18)ms;中间段:(1 450.32±111.55)比(1 287.56±53.16)ms;心尖段:(1 444.12±109.15)比(1 266.36±75.31)ms](均P<0.00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1值较低危组增高[(1 493.24±126.32)比(1 428.50±85.73)ms,P=0.026]。CMR中间段IRVIP的平扫T1值用于鉴别中高危和低危组患者的AUC为0.741。中高危组PAH患者CMR基底段和心尖段IRVIP的T1值也较低危组增高[分别为(1 458.21±134.96)比(1 421.03±104.75)ms、(1 465.90±125.36)比(1 423.07±87.87)m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间段IRVIP的CMR平扫T1 mapping成像用于辅助评估PAH 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放射学 心脏磁共振 T1 mapping成像 肺动脉高压 危险分层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肌腱正常解剖和损伤的磁共振(MR)表现,以及MR对腓骨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20名(40侧踝关节)健康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20~30(26±3)岁,62例踝关节扭伤并经手术证实的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男34例,女28例,年龄14~78(41±14)岁,所有志愿者及患者均行MR检查。分析腓骨肌腱正常解剖结构的MRI表现特点,并根据腓骨肌腱损伤的MR诊断标准,对损伤患者进行分型,研究腓骨长、短肌腱不同损伤类型的MRI表现特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腓骨肌腱在T1WI及质子压脂序列上均表现为椭圆形和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走形自然,边界清晰。腓骨肌腱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全长,需多层面、多方位观察。腓骨肌腱损伤患者62例,其中腓骨肌腱撕裂46例,部分层厚撕裂7例(11.3%),全层厚撕裂39例(62.9%);腓骨肌腱脱位16例,鞘内脱位15例(24.2%),鞘外脱位1例(1.6%)。其中部分层厚撕裂7例(腓骨短肌腱撕裂4例,腓骨长肌腱撕裂3例),MR表现为肌腱形态不规整,局部连续性中断。39例全层厚撕裂患者(腓骨短肌腱撕裂31例,腓骨长肌腱撕裂8例),MR表现为撕裂口由足背侧至跖侧贯穿肌腱全层,撕裂范围不一,撕裂肌腱可伴发肌腱炎或腱鞘积液。15例鞘内脱位(A型脱位3例,B型脱位12例),A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位于腓骨短肌腱深部走行,B型脱位MR表现为腓骨长肌腱移位至腓骨短肌腱纵行撕裂口内。1例鞘外脱位(Ⅲ型),MR表现为腓骨肌上支持带连同附着的外踝骨皮质一同发生撕脱,腓骨肌腱移位至撕脱的骨折片下方。结论MR可清晰显示腓骨肌腱的精细解剖结构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腓骨肌腱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腓骨 解剖 肌腱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腹膜后异位妊娠的磁共振MRI)表现。患者因外院疑诊"腹腔妊娠"转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上腹部MRI平扫示腹膜后间隙腹主动脉左侧见一囊性包块。全麻后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妊娠病灶清除术。最终诊断腹膜后异位妊娠。

  • 标签: 妊娠,异位 腹膜后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包括术前分期、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4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宫颈癌患者,共1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最终均行手术治疗。釆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患者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对磁共振术前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计数资料率比较,釆用Mcnemar χ2检验对术前磁共振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和术后病理结果计数率比较。结果(1)116例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磁共振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为参照,术前临床分期准确度仅67.5%(78/116),而术前磁共振检查总体分期准确度为95%(110/116);(2)术前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在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97.0%、96.2%,93.2%及97.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联合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更加准确,磁共振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术前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并以此来选择、制定合理的子宫颈癌治疗计划。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 术前分期 淋巴转移 病理学分期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肌肉疲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回顾,推动肌肉疲劳的综合立体研究,并应用于人体运动训练.

  • 标签: 核磁共振(NMR) 肌肉 疲劳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方法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及中医医院对临床医生开展继续教育的体会,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从明确授课目的,制定教学内容,包括教案内容的取舍性,数据预处理的客观性及详尽性原则,数据处理方法的具体性原则,讲者论文的示范性原则等方面,对在临床医生中开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教学的方法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阐述.结果通过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可以开扩学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结论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只有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才能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前沿.

  • 标签: 教学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真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着重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表明,感染沿椎旁韧带蔓延、椎体病变呈跳跃性不连续分布时应考虑真菌性脊柱炎。T1加权像(T1WI)序列显示椎体终板轮廓模糊、不完整及T2加权像(T2WI)序列椎体高信号缺失、终板下条带状低信号,提示真菌性脊柱炎,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真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脊柱炎 真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