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作为重要的方法能力,“翻译文化能力”是构成翻译能力的重要基础性知识。其内涵不等同于普通的跨文化能力,在教学上也不能视其为语言教育或国情教育。本文基于德国翻译理论家维特(HeidrunWitte)关于译者文化能力著作,从阐释学和认知学的视角对文化能力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简介:翻译文学是新疆锡伯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锡伯族文学表现出来的显著特色。清朝时期,新疆锡伯族的翻译文学继承并发展了满族翻译文学。中华民国时期,在满族翻译文学的影响下,新疆锡伯族的译介者也纷纷投入到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俄苏文学作品的翻译中,翻译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多语种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新疆锡伯族的翻译文学又发出新的光彩,由汉文、外文、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翻译成锡伯文的文学作品数量大增,其中由汉文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占大多数,汉民族文学对新疆锡伯族文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梳理并探析新疆锡伯族翻译文学,试图表现其发展过程、特点和价值。
简介:史学观念最终决定史撰的表现形态。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科理论的支撑,虽有局部史料汇编的精彩,但总体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提升。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视翻译文学史为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从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独树:史撰内容上,涵盖作家、作品与事件三要素;体例编排上,承认并突出“披上中国外衣的外国作家”作为翻译文学史另一主体的地位;史学叙述上,彰显交流史、关系史与影响史脉络,史学分期重证据实。因此,这次史学实践定会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理论深入和实践开拓带来新的刺激和推动,给后续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认识和经验。
简介:本文乃个人迄今从翻译文学的角度研究明末东传之西学的自述,但在文章开头及结尾,我也稍谈前人如陈垣与今人如毕墨惜的研究。我就翻译文学所做的研究始自个人的博士论文,而我的第一本书《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明末耶稣会古典型证道故事考诠》也就这本论文扩大改写与加章添节而得。我的第二本专书《译述:明末耶稣会翻译文学论》讨论了八部当时译作,包括《圣梦歌》与《轻世金书》在内。第三本拙作乃与梅谦立合著,题为JesuitChreiainLateMingChina:TwoStudieswithanAnnotatedTranslationofAlfonsoVagnone’s“IllustrationsoftheGrandDao”。如书题所述,除两篇专论外,我们笺注并出,中译了高一志的《达道纪言》。第四本拙作《明清西学六论》系论文合集,所论议题多与翻译有关,例如利玛窦译《二十五言》或贺清泰译《古新圣经》等。我现在撰写中的是一本有关马若瑟的专书,内容和马氏的中文创作及法文翻译有关,希望能尽快完成,送请学界指正。
简介:卡尔维诺是谁?1981年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在英国出版,距离这个伟大的作家去世的1985年只有4年了。《寒冬夜行人》出版后在英国遇冷,萨尔曼·拉什迪建议《伦敦书评》给《寒冬夜行人》评论版面,编辑问,卡尔维诺是谁?文学编辑尚且如此,可见这位意大利文学大师在英国知识界知名度之低。《寒冬夜行人》并不是卡尔维诺在英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事实上,自从1950年代他发表第一本书开始,卡尔维诺的主要著作几乎都在英国翻译出版。每一个译本几乎都无人问津。一直到拉什迪因小说《午夜之子》在英国文坛爆红,由他加持卡尔维诺,英国媒体才开始真正注意到这位伟大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遭遇尚且如此,其他的无名作者在英国受到忽视,那更是理所当然。半个世纪以来英美文学在本国变成唯一的文学,世界文学是零存在。